万静龙:核心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将主导逆变器业的未来

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编辑:admin 万静龙华耀田村
2010年,包括逆变器在内的光伏产业上下游几乎所有环节都进行了一轮非常强势的扩张,尽管受核心电子元器件的产能制约,光伏逆变器的产能扩张可能并不如产业链其他环节那么迅猛,但因市场短期需求爆发和光伏业“财富效应”刺激,众多传统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也在这一年进入了这个行业,这无疑将加

  2010年,包括逆变器在内的光伏产业上下游几乎所有环节都进行了一轮非常强势的扩张,尽管受核心电子元器件的产能制约,光伏逆变器的产能扩张可能并不如产业链其他环节那么迅猛,但因市场短期需求爆发和光伏业“财富效应”刺激,众多传统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也在这一年进入了这个行业,这无疑将加剧光伏逆变器行业的竞争,并将对未来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日前,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内光伏逆变器主要元器件电抗器生产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所下属合肥华耀田村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静龙先生,以下是经过整理的访谈内容。

 

  记者:在光伏业全行业扩张的背景下,光伏逆变器在2010年同样也进行了一轮非常强势的扩张。作为逆变器主要元器件配套企业,华耀田村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您如何看待这一轮扩张?
  万静龙:应该说光伏逆变器的扩张相对于其他设备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根据我们掌握的市场信息来看,国内光伏逆变器整体产能肯定是会往上面跳跃一下的,不过应该不会像有些人形容的那么恐怖,估计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2-3倍吧。我对这个估算是比较自信的,因为从上游元器件来看,尽管芯片的投入在慢慢增加,但新增产能不可能那么快释放,所以制约了下游整机的扩张不了那么大。
  未来的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前景,要看市场的容量有多大,看是否能迅速启动国内市场。我个人认为,目前看起来,国内市场的发展不会太快,主要的市场还是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不过,欧洲在开始压缩需求,澳大利亚也不过才两三千万人口,不足以支撑太大的产能。当然,大家现在又都在看美国市场,希望美国市场迅速启动。

  记者:(笑)可美国还没有开门就准备把大门关上了。
  万静龙:是的,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总是支支吾吾的,奥巴马一会儿讲这个要启动一会儿讲那个要启动,可很少有实质上的东西。但美国市场启动是必然的,只是看速度有多快。美国人搞产业有点像美国大兵的风格,什么领域都是一搞就全力地上,美国市场就有这个特点。比如20世纪初搞汽车,没几年时间就全进家庭了。然后又搞铁路,用了20年时间全国铁路都铺起来了,太阳能这块也希望如此。

 

  记者:有人认为,逆变器核心元件IGBT的缺货实际上掩盖了其他电子元器件也严重短缺的现实,即或IGBT的矛盾解决了,其他元器件的市场缺口马上就会暴漏出来,还是会制约逆变器产能的扩张。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比如贵公司产品高效电抗器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万静龙:是有这个问题存在。由于目前主要的半导体器件几乎只能依赖几家国外的公司,因此逆变器企业很难在这些方面主动有所作为。从电抗器的产能和供应角度来说,要支持目前逆变器的扩张速度,我觉得也是有问题的,原因不仅是电抗器的产能跟不上,其上游原材料的产能也跟不上。比如我们的主要原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尽管很多企业都能生产,但符合光伏逆变器用电抗器要求的材料的产量却比较紧张。也就是说,有些上游原材料从量的角度来讲可能并不短缺,而缺的是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对于那些注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逆变器企业来说,他会宁缺毋滥,档次太低的原材料就不会用。
  还有一些原材料可能涉及到跟其他行业共用,如果那些行业市场有什么变化,就会影响到对这边的供应量。比如有些跟空调行业共用的元器件,即或新增产能再多,一时之间可能也不会有那么大的供应量释放出来。
  目前比较短缺的原材料还有特种金属材料,如非晶、高等级纳米晶的箔带都缺货,磁性元件也存在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效电抗器,可能会因为磁性元件缺货而跟不上市场对产量的需求。
  这些材料的短缺,是因为有些核心的半导体元器件、原材料技术我们自己并不掌握,还需要依赖进口,我觉得这可能会成为制约逆变器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国外核心元器件工厂出了点什么问题,比如失火了什么的,就可能对这个行业造成大的影响,所以这是做逆变器的企业需要警惕的一个问题。而且国外企业比较容易结成联盟,比如价格联盟,可能以卡货的方式要价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质量控制。目前中小企业进入的比较多,他们在质量体系的管理与控制力度方面相对较弱,同时也缺少在国际市场上应对产品质量风险方面的管理经验,这就有可能因为个别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引发国外市场对我们提高门槛。这样的例子在其他行业很多,你的产品随便出一点什么事情,国外就认为中国产品整体质量不行,就宁愿多花钱买西方国家的产品,比如德国的、西班牙的。所以,这方面也很可能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世界贸易规则的理解,要加强基本的质量观念,行业的健康发展才不会被一小部分人破坏掉。

 

  记者:有统计数据表示,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国际、国内的光伏逆变器品牌加起来超过三百家,作为上游供应商,您怎么看待国内逆变器市场未来的竞争格局?
  万静龙:这还是要看产业的容纳能力到底有多大,有可能到最后这个行业只能活下来几家企业,这也很正常。就像家电行业,以前冰箱好卖的时候,只要从国家拿到生产许可证那就发财了,最高峰的时候国内有100多家冰箱制造商,可现在呢,真正可以规模批量化生产的也就十几家吧。
  目前国内逆变器行业的企业产值大的并不多,多的才几个亿的规模,这样的产值规模在很多大企业看来还不值得进入。如果比较容易就实现50亿规模产值的时候,巨头们可能就会都进来了,而现在要10年甚至20年才做到50个亿,巨头们不会动的。如果市场证明这个行业真的可以做得很大的话,国内那些大的家电制造商就很可能进入逆变器市场,按照他们的生产能力,一年生产一百万台是很容易的事。技术门槛对这样的企业来讲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论是自建技术团队还是直接收购一些技术潜力不错的企业,对他们来说相对都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这种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很多小企业可能生存就比较困难了。但目前这个行业的规模还没达到引起那些大企业重视的程度,所以很多小企业还有生存空间。
  随着光伏系统应用的逐渐深入,光伏逆变器市场扩张的趋势已经不容置疑,竞争也肯定将会加剧。不过,光伏系统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除了基础电站和大型屋顶系统外,家用光伏发电装置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继汽车以后的热门家用电器,这很可能会让这个行业的一些企业在未来发展成为巨型企业。

 

  记者:华耀田村所属的38所是中国电子集团的重要企业之一,而我们看到目前该集团下属的很多企业都在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进入光伏行业,甚至已经有企业成为了国内光伏制备设备业的龙头,38所目前有针对光伏产业的明确计划吗?
  万静龙:从中国电子集团的角度讲,是很重视光伏产业的,正如你提到的那家我们的兄弟企业,不仅是国产制备设备的龙头,同样也是集团在光伏产业的龙头。他们以前是搞高压技术的,后来做半导体设备,因此拉晶设备技术是他们的强项,所以进入光伏产业相对更容易一些。
  38所也有进入光伏行业的一些考虑,但具体的计划目前还不清晰,我们还需要对行业再深入观察一些时间。我们目前的主要方向还是希望把能源电子这一部分做大一些,或者说围绕能源行业配套一些电源电子产品,比如传感器等,这些产品主要会围绕华耀田村这个平台来做,就目前来看,我们是38所下属企业中跟新能源最相关也是最大的一块。
  我们的想法比较朴素,不管光伏行业今年或者未来发展是快还是慢,我们就跟着合肥阳光这些比较大的企业走,给他们做好配套,努力把一些基础的技术尽力去跟逆变器的需求配合好,再把国外一些比较好的元件技术应用到国内企业中来。我们会努力去克服这个过程中的一些障碍,比如技术障碍、专利障碍等。
  把元件这一块做好,做专做精,对我们来讲就已经足够,因为这些元件不仅新能源行业需要,其他行业的需求也不小。即使是在逆变器行业,我们目前提供的元器件产品也已经占到其原材料总成本的约4成左右,是其主要的元件。而且从技术的角度讲,目前国内在变压器转换效率上能像我们这样做到99.2%以上的没有几家,所以我们的市场空间还不错。
  我个人比较欣赏走专业化的道路,干什么就干到极致,比如做烧饼的就把烧饼做得更好,做瓜子就把瓜子炒得好一点。我们华田刚成立的时候,大约在2003年左右还专门去参观过洽洽瓜子厂。就这么一个只炒瓜子的企业,当时就已经一年做到6个亿的规模,我觉得很神奇,不可想象。所以,无论你是干什么的,先把手中的事干好再说。当然,对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来说,能走多元化能做大也不是坏事,但实际上一般情况下那些有实力的公司也不可能什么都做,即使做也更多是因为历史因素造成的。
  我们现在也已经接近6个亿的产值了。应该说我们的磁芯元件技术是比较前沿的,我们的变压器、电抗器基本上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因为我们的合资方本身就是全球磁芯元件技术领先企业之一,大概在全球能排在前五的位置吧。
  另外,国外一些比较大的做磁芯元件的企业,我们也去看过很多,美国的、德国的、英国的都有,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和他们是差不多的。当然,人家达到到这个水平已经很多年了,而我们是才冲上来,所以可能在这上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现在只要是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都能做到,不是说实验室里,而是指性能稳定的批量生产。所以我们在这个行业里慢慢地往前靠,靠到世界前沿的位置。然后再扩展客户,因为我们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一小部分客户身上,以后慢慢扩展,一步步做扎实。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还是出口,比例大约70%以上,国外一些主流企业也都在用我们的产品。

  记者:目前光伏行业比较流行全产业链,中国电子集团内部在光伏产业链有分工计划吗?
  万静龙:目前中国电子集团内部在光伏行业里没有明确分工,但集团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争取到2015年做到一千个亿的销售规模。因为现在央企都在整合,主要方向就是大吃小,把小的并入到大的有规模的企业中去。中国电子集团的经营质量一直很好,技术队伍和营业能力也都很强,但是销售规模比较小,要实现到2015年1000亿人民币以上的销售规模,还是有点难度。因此集团下属各个企业都有具体目标,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家企业,他们的目标是500亿,如果只做设备,实现这个目标是有难度的,而目前市场形势不错,所以他们往下游走也是顺应发展形势而已。

 

  记者:听您的同事讲,您对电网的发展以及电网技术方面一直比较关注。那么,从电网的角度来看,您认为目前光伏发电或者说新能源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万静龙:从整个电网来看,我觉得大电网系统的市场比较微妙,新能源电力究竟如何发展,如何与电网匹配,目前国家还在考虑之中。因为太阳能电力或者风电的间歇性都太强,短期问题不大,但20年都这样的话,目前的电网肯定是负荷不了的。因此,现在国家正在准备发展微电网、区域电网,或者在规定区域内建电网,然后再合并成全国性的电网。
  从电网安全的角度来说,这两个方向应该会大力发展,甚至可以肯定区域电网或者微电网会先行发展,然后再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要不然那么多风电发出来怎么办?因为一阵风刮过来马上几十兆就进来了,一分钟后风可能就又停了,电网怎么办?所以现在不少国家都鼓励搞区域电网或者微电网。但走这一步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此以前国家可能不会鼓励较大的新能源电站,可能会先发展智能电网。
  因此,我觉得国内做逆变器的企业目前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小系统上,比如家用小系统方面。另外,从长远来看,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更可能会注重让本土企业受益,而不是中国企业,这是其基本思维。但小型的家用系统,欧美国家管制相对比较松一些,毕竟功率比较小,好多个加在一起才几千瓦,而且小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可用的地方很多,比如阿拉伯地区、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以及日本等等,需求都比较大。

  记者:您指的是离网型的小逆变器吗?
  万静龙:还是并网技术,家用的还是得并网才可用,如果不并网的话,老百姓可能还是会觉得成本比较高。总的来说,小系统的应用点太多了,国家一般也只能审批大型的应用,小型的则很难管得过来。

  记者:小系统(屋顶系统)在中国市场有前景吗?好象我们的屋顶没有足够的位置来大力发展这样的小系统。
  万静龙:我觉得(屋顶系统)在国内市场的第一步,暂时还不会发展到普通住宅,首先肯定是别墅和大型公共建筑,这个市场也不小,因为中国太大了。如果把别墅和大型公共建筑都用上的话,这个市场是足够大的,只是点比较散。在这方面,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政策杠杆,然后通过市场手段去启动和管理市场。

 

  记者:从上游元器件或者说半导体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未来逆变器技术可能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万静龙:现在还看不出来可能会有什么大的突变。如果以后有机会突破,我认为有二个可能,一个是核心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比如能放到更大功率的半导体。新能源目前做到100Wph是最常见的功率,如果能再放大到500Wph甚至更大,成本就降下来了。目前的工作频率还比较低,大概几千赫兹吧,如果有人能做到几十千赫兹,就会对整个系统成本有很大降低。
  就目前的技术来看,我觉得大家在具体的选材方面应该多做一些尝试和考量,这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吧。就象我们给逆变器做电感元件,比如原材料方面,是不是可以选非晶的试一下呢?能不能选超微晶的或者特殊的硅钢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实际上各有所长,怎么用,其实是属于技术流派问题,是个思维观念问题。
  比如说效率、频带特性、带宽以及长期工作的稳定性,不同的材料效果有很大不同,可能这种材料能耐用20年,那种就只能10年左右,有的可能达到30年。所以,元件技术的趋势,涉及很多综合性因素,跟选材与制造控制都有关。比如铁芯因为选材不同带来的噪音问题,可能有些厂家的噪音控制技术比较强,就可以根据材料去定制噪音,但有些厂家对噪音技术没什么研究,可能就会选择一些不会产生噪音的材料来做电感,因为这样的材料他有办法对付,换一种材料他可能就没有办法解决。因此,这里没有一个很统一的或者是必然的选择,由于技术路线不一样,最后的价值趋向也就不一样。比如有厂家选择非晶材料就碰到一些困难,因为非晶材料很脆,在振动环境下比较容易散架,刚生产出来看起来感觉还不错,但五年八年后呢?可能毛病就很多。因此,我觉得这是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技术流派问题,就像以前我们都认为单晶硅电池好,后来发现多晶硅电池也不错,甚至更适用。
  所以说,短期内看起来,光伏逆变器技术不太可能有大的方向性的技术突破的可能,因为这些技术都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包括晶硅电池以及光伏发电技术也都不是现在才有的,而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

 


万静龙先生简介:
  合肥华耀田村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优秀企业家。兼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变压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国际电子变压器》编委等。曾任合肥工业大学教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