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迎来入市新规

董梓童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辑:jianping 分布式光伏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分布式光伏行业管理、备案管理、建设管理、电网接入、运行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

多家分析机构认为,新政策细化了分布式光伏的分类,明确了不同类型项目的上网模式,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化水平,淘汰低效产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长期来看,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建立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新形势新调整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表示,新的管理办法将代替国家能源局2013年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是2013年版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的第一次重大修订。

能源局数据显示,11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规模从2013年的0.8吉瓦增长至2023年的96.3吉瓦,增长近120倍,占全部新增装机的比重从6.2%提升至42%。今年上半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52.88吉瓦,在新增光伏装机中占比过半。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增长,产业发展成熟度越来越高。此前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新发展形势下,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早在2017年,国家能源局即启动对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意见的征求工作。相较于2013年的旧版,新管理办法意见稿从投资主体、建设场所、接入电压等级、容量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定义与分类,从备案、开发建设、电网接入、运行管理等方面细化管理要求。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振伟认为,建筑运行使用碳排放占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在20%以上,以建筑作为场景建设分布式光伏,有利于缓解城镇分布式光伏建设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促进建筑用能结构转型,提升建筑电气化比例,降低建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新管理办法将推动和促进绿色电力的使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促进就地消纳

新管理办法将分布式光伏项目分为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四种类型;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同时明确提出,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必须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项目投资主体应通过配置防逆流装置实现发电量全部自发自用。

具体来说,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定义为接入电力用户内部电网或与用户开展专线供电(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为35千伏、总装机容量不超过20兆瓦或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为110千伏(66千伏)、总装机容量在6兆瓦以上,且不超过5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

中金公司指出,大型工商业光伏必须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或带动部分工商业储能的配置需求。

去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出现暂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的情况,分布式光伏电力消纳挑战显现。业内人士认为,大型工商业光伏通过配置防逆流装置实现发电量全部自发自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压力。

郭振伟表示,建筑降碳势在必行。在各项减碳措施中,削减化石能源消耗、提高电能和绿色电力的使用比例是建筑降碳的基本路径。新管理办法提出,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必须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有利于靠近用能负荷终端,就地消纳,减少传输过程的能源消耗,将推动上述路径的实践。

提升承载能力

不仅是配储,新管理办法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电力市场。国家建立健全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各地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情况、电力市场建设进展等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以独立或通过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聚合等方式公平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交易。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要求,国家能源局将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打造坚强灵活网架,提升智能化水平,完善调度运行机制。到2025年,配电网将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

新管理办法明确,对于已备案、具备建设条件,提交并网申请时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超过可开放容量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电网企业及有关方面分析原因,通过加大电网升级改造力度、配置灵活调节能力等措施有效提升电网承载能力。

中金公司指出,新管理办法强调各地根据各自情况及电力市场进展制定配套政策,预计分布式入市节奏或相对平稳,一定程度打消分布式投资方观望及压价情绪,促进市场积极开发及交易。

有投资研究机构表示,新政策推行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长期来看将有利于提升光伏发电的市场化水平。这一措施有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光伏发电的整体效率。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分布式光伏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