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三月,在绵绵细雨中,世界目光聚焦北京。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能源电力相关内容多次被提及,既总结了过去一年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也描绘出了做好未来一段时间能源工作的新图景。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能源关键词,正是我们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稳”——能源资源供应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稳是大局和基础。 看向能源领域,当前国际环境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对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挑战,需要系统上下有效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压实国家能源安全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的信心来自能源资源的坚实底气。“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能源发展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2023年,我国能源资源供给保障成效显著。全年原煤产量达47.1亿吨、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电力总装机达到29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能源多元供应能力稳步增强,可再生能源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中坚力量。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保障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让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仍需坚定打持久战的恒心和毅力,持续增强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提高自主保障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靠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新”——新动能快速成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电池技术上实现全球领先,规模上占据了全球60%以上份额,但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提出,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国内标准技术水平,同时倡导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有序竞争。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能源工作“新”重点跃然纸上。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这些年新动能在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在短短十多年时间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去年产销量超过900多万辆,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他认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因没有改变,并且新动能方面在显著增强。 “绿”——绿色低碳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位列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清单。“碳达峰”“碳中和”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速度加快,“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能源贡献度可圈可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能源领域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成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关键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表示,中国的能源转型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今后几年,要保持战略定力,稳打稳扎,继续推进,为能源清洁低碳化由量变到质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业要紧跟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加快能源转型变革,为实现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贡献能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