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太阳:突击冲刺业绩的隐患

张广明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编辑:凌月 超日太阳光伏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巴菲特的这句名言,可能是超日太阳当前所面临困境的一个真实写照。光伏行业当前的这场困局,使得其此前所遗留下的经营隐患开始逐渐暴露。   超日太阳新近发布的中报称,201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63 亿元,同比下降40.89%;亏损1.55 亿元,净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巴菲特的这句名言,可能是超日太阳当前所面临困境的一个真实写照。光伏行业当前的这场困局,使得其此前所遗留下的经营隐患开始逐渐暴露。

  超日太阳新近发布的中报称,201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63 亿元,同比下降40.89%;亏损1.55 亿元,净利润较同期下降201.93%。

  本来,就当前光伏行业形势而言,超日太阳出现亏损并不奇怪。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当前的这场行业危机,彻底暴露出一些纯粹为了冲刺短期业绩的企业的真实面目。

  根据财报来看,超日太阳的销售模式很简单,就是将大量的组件销售给经销商或者是与其合作投资电站的关联方,并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做大销售收入。但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的隐患时,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超日太阳的财务数据明显地印证了这种风险。

  今年上半年,超日太阳的营业收入仅为10.62 亿元,而其截至2012 年6 月末的应收账款余额却高达25.86 亿元,已经超过同期营业收入的两倍。

  作为这一结果的直接反应,2012 年上半年,超日太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由2011 年上半年的1.40 大降至0.44。与之相对应,超日太阳不得不开始大肆计提坏账准备,今年上半年共计提2.73 亿元。

  更为严重的则是来自于现金流的考验。数据显示,这家2010 年11 月份才成功上市且融资额高达22 亿元的企业,截至今年6 月份,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2.1 亿元,而短期借款则超过19 亿元。

  这也意味着,其上市募集的20 多亿资金在两年时间里已经消耗殆尽,换来的则是高达20 多亿的应收账款以及近10 个亿的存货。

  销售模式隐患

  目前有不少A 股上市公司,出于冲刺上市或者是再融资的需要,在营业收入大增的同时,应收账款也随之大幅增加。看来,超日太阳同样也未能免俗。

  数据显示,2009 年超日太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8 亿元,同期的应收账款余额2.78 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之比为20%;2010 年应收账款余额6.5 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为25%。但在成功上市后,其2011 年的营业收入为33.33 亿元,而同期的应收账款则增至22 亿元,占比达到了66%。

  最新数据则显示,2012 年上半年,超日太阳的应收账款余额进一步增至25.86 亿元,而同期的营业收入则为10.63 亿元。

  作为上述数据的一个直接反应,超日太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出现了直接下降,2010 年为3.93 ,2011 年则降至1.40,而2012 年上半年则大降至0.44。

  超日太阳之所以出现上市后应收账款大增的情况,主要与其现行的销售模式有关。

  自从2011 年度开始,超日太阳开始通过其于香港设立的子公司——超日香港在境外建立多家公司,并由后者与第三方合作共同开发光伏电站。

  中报显示,截至目前,超日香港出资设立或收购了超日Sunpeak、超日USA、超日意大利和超日卢森堡等境外投资公司。上述境外投资公司通过与Solarprojekte GmbH Andreas Damm 和Greenleaf TNX Mangement Ltd 等境外公司合作建设电站,电站的选址、施工、与当地银行和政府的谈判均由后者完成。而在电站建设完成后,或出售给第三方、或持有并运行,也均由上述公司负责。电站项目公司的控制方及其关联公司销售太阳能组件,确认销售收入共2.95 亿元,而对上述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合计为9.3 亿元。

  此外,超日太阳还向超日意大利及下属电站项目公司的控制方Solarprojekte GmbH Andreas Damm 销售太阳能组件,确认销售收入共1.91 亿元,对应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41 亿元。

  根据财报,截至今年6 月末,仅上述境外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应收账款余额就合计达到了17.5 亿元,计提坏账准备1.87亿元。其中,对上述境外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的余额为5.65 亿元,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68 亿元,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为1.2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从控股权来看,超日太阳对上述境外公司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但其却以上述境外投资公司及其下属电站项目公司均由境外公司负责日常经营和财务运作为由,并未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实际上,超日太阳通过这种模式来做大销售收入的行为,早已有之。招股书显示,2009 年,前五大客户占据了超日太阳当年销售收入的70%,其中四家均为境外企业。通过公开资料来看,这些企业均为从事光伏产品的经销商。

  资料显示,这种情况在其整个报告期内均存在。

  现金流考验

  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这种方式,除了可以迅速做大销售收入外,还可以“人为”提高组件的利润率。“主要的操作模式就是提高合作电站的组件销售价格,将本来属于电站部分的收益转至组件板块,这样就可以抬高该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为以后的融资提供便利。”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说。

  从目前一些上市公司的电站项目转让来看,这种人为抬高板块业绩的方式确实存在。 对此,该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超日太阳的许多电站项目以及合作方均在境外,国内的投资者很难掌握其真实情况,这无疑为其提供了操作业绩的便利。

  尽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突击做大某个时期的销售收入,但终究纸里包不住火。在整个光伏行业面临较大困境的形势下,“超日太阳”们开始显露危机,其应收账款出现大增的直接后果,则是现金流开始紧张。

  数据显示,2010 年11 月份上市时,超日太阳共计募集资金22.87 亿元,且在今年还发行了10 亿元的公司债。但截至今年6 月末,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2.1 亿元。

  数据还显示,其上市时募集的20 多亿资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几近消耗殆尽,换来的则是高达20 多亿元的应收账款以及近10 个亿的存货。

  从该公司的负债来看,截至6 月末,其资产负债率为64.05%,要稍好于部分境外上市光伏公司。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超日太阳不存在财务风险,因为其同期的短期借款余额已高达19.21 亿元。而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类似超日太阳这种二三线光伏企业,可能已很难再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即使是通过到期贷款展期或者“借新还旧”的操作,其可能性恐怕也越来越小。

  “对于超日太阳这类企业而言,当前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如何破解,已经是一个关乎生死的考验。”一位分析人士如此认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