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伏行业尤其是光伏制造业而言,即便市场需求真的能够有效释放,其容纳空间也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反倒是围绕着存量巨大的光伏电站市场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服务性需求,或有可能成为光伏行业未来最具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记者:张广明
&n
对于光伏行业尤其是光伏制造业而言,即便市场需求真的能够有效释放,其容纳空间也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反倒是围绕着存量巨大的光伏电站市场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服务性需求,或有可能成为光伏行业未来最具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记者:张广明 在经历严冬之后,光伏制造业已露出复苏迹象。 有数据显示,随着市场需求的放大以及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一些具有优势的光伏制造企业的毛利率开始稳步提升,行业隐现企稳迹象。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下游新增装机容量每年以数十吉瓦的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或许将不得不需要引起重视,即对光伏电站市场而言,其理论上的最大装机量到底有多少? 以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为例,有数据显示,全国建筑物可安装光伏发电约3亿千瓦, 其中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可安装8000万千瓦(80GW)。 对于中国现有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而言,工业园区无疑是首选的安装地。如以2014年预计8GW的安装量来计算的话,上述市场理论容量,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全部用完。 当然,这一计算方法可能过于绝对和武断,但借此却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对于光伏行业尤其是光伏制造业而言,即便市场需求真的能够有效释放,其容纳空间也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反倒是围绕着存量巨大的光伏电站市场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服务性需求,或有可能成为光伏行业未来最具想象力的发展空间。基于此,也为行业相关方提供了新的课题。 对于政府层面而言,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行业的政策,但目前仅仅停留在刺激制造业这一较低的层面。因为,对于中国现有的光伏应用终端市场而言, 并不能称之为理想的状态,尤其是在退出环节,仍面临着路径过窄、长期无法解套的境地。 其破解之道,应是对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予以鼓励和扶持。比如,可以借鉴美国市场以电力购买协议(PPA)/租赁为载体的第三方融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