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反击战:设备生产的本土化

Manz 亚智科技表示,未来两三年内将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工程部门,争取尽快实现CIGS生产设备的本土化生产,期望以此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对晶硅产品的竞争力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记者:张广明  

 

  Manz 亚智科技表示,未来两三年内将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工程部门,争取尽快实现CIGS生产设备的本土化生产,期望以此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对晶硅产品的竞争力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记者:张广明

  “非主流”已经很久了的薄膜光伏电池,正在国内市场寻找绝地反击的机会。

  近日,全球主要的CIGS 生产线制造商——Manz 亚智科技表示,未来两三年内将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工程部门,争取尽快实现CIGS 生产设备的本土化生产,期望以此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对晶硅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未来的成本下降空间,亚智科技的预期是在2020 年时可以降到1.8 元左右。

  不过,也正如亚智科技科技所言,能否真正降低成本,还与整个产业的规模有关。而后者,则与终端的应用市场息息相关。

  从中国的市场情况来看,薄膜光伏电池产品也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比如对弱光更为敏感,可以更好地应对雾霾,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柔性可以更好地与建筑相结合,等等。因此,对于薄膜光伏组件而言,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则是关键所在。

  发电量的优势

  自2013 年以来,薄膜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有资料显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80%-90%的硅基薄膜企业都已经倒闭了。

  对此,Manz 表示,这些薄膜光伏企业之所以倒闭,是因为选错了技术路线。这些企业大多选的是硅基薄膜,其最高转换效率只有10%,与晶硅电池相比几乎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而Manz 主打的则是CIGS 薄膜电池。“CIGS技术消耗地球的能源最少,转换效率更高,性能也非常好。所以,从应用面到整个产业来说,我们非常看好其未来。只是目前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未来如果产业规模足够大的话,这个技术是最有潜力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