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阵痛之后是新生

编者按: 经过一轮疯狂的“牛市”后,快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正被迫回调。 正值上一年创纪录的产能扩张纷纷开始释放之即,由于欧洲主要光付应用市场下调FIT 使得这一全球最大市场的安装量几致停顿,更雪上加霜的是,此前欧洲经销商

  编者按:

  经过一轮疯狂的“牛市”后,快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正被迫回调。
  正值上一年创纪录的产能扩张纷纷开始释放之即,由于欧洲主要光付应用市场下调FIT 使得这一全球最大市场的安装量几致停顿,更雪上加霜的是,此前欧洲经销商集体要求降价带来的交货延迟,或将因近期组件价格的快速跳水进一步推后。
  据市场调研机构IMS 称,目前组件在库存和流通环节的总量已高达10GW。
  那么,后市是震荡调整还是反弹冲高?“被套”的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或许,此刻无人能给出答案。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波及全球光伏行业的这一轮被迫调整,绝不会再简单复制金融危机以来的走势。
  整合已经拉开大幕,理性开始复舒。若干年后,或许我们会发现,光伏产业正是由此走向成熟。

 

遭遇欧洲“寒流”
◎肖娟

  降价、亏本、停产……,从今年2月份开始,市场萎靡不振的阴霾便一直在中国光伏企业经营者们的心间挥之不去,一些不利消息频见于报端,价量齐跌的态势也越演越烈。到此时人们才陡然意识到,2010年的热潮已然退去,只余下赶潮者们的一声声叹息。
  中小企业备受煎熬
  “现在日子不好过,不是接不到订单,就是接到订单也多半亏本做,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在等待中煎熬,期望市场能尽快回暖。”新疆特变电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管理部部长侯彦刚告诉本刊记者,尽管在5月初走访市场前,侯彦刚对目前中小企业的惨淡经营情况便已有所耳闻,但他仍被所见情景震撼,“在走访的安徽、江浙等地多家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中,大部分已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生产设备甚至因久未开而蒙上了灰尘。”
  176,这是浙江省内现有光伏企业的数量。其中2010年9月后成立的就有78家,并大多计划今年投产,但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正进退两难。
  2010年投资兴建的湖州阿祥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原计划耗资2亿兴建1G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但该计划目前已处于搁置状态,其总经理罗之彤告诉《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由于目前市场环境较为恶劣,原计划在今年投产的一期工程120MW生产线只能推迟至明年。”但明年何时能投产,罗之彤心里也没底,同时让其备受煎熬的还有还贷压力。现在我们周边开工的光伏组件企业基本没有大订单,即便有也是利润极薄甚至亏本的短单,但就算这样也只能‘开三天停三天’。”
  去年的“跑马圈地”,让众多新建扩产的光伏企业“债台高筑”。“去年60%以上的扩产产能都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上,但生产设备高昂的成本致使超过500MW 规模的电池组件生产线就需上亿资金的投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国内银行资金趋紧,部分光伏企业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除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外,光伏配套产品制造商的日子也极为难熬,据常州某接线盒厂家负责人透露,他们刚入行不久,今年直至5月仍未接到订单,如果销售情况未能改观,恐怕今年都熬不过去。
  “现在很多中小光伏组件企业都去欧洲度假了,一是考察下欧洲市场顺便散散心,二是为德国慕尼黑的光伏展做准备。”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企业将希望寄托在慕尼黑的展会上,但从刚刚结束的意大利光伏展传来的消息看,光伏组件报价区间已经跌至0.85-1.05欧元/瓦,这种不乐观情绪很可能蔓延至德国。
  “如果2011年整年的行情都像第一季度这样,那么到2012年,浙江中小光伏企业会有三分之一面临转行或倒闭困境。”浙江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公开表示。
  重新洗牌
  与中小企业的惨淡经营相较而言,产能上吉瓦的一线光伏企业对市场的降温感受或许并不那么明显,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瞿晓铧甚至公开表示尚未看到市场前景不好的迹象。
  不过,从英利、尚德、天合光能、晶澳等大公司公布的第一季度报表中纷纷下调销售目标规划来看,国内一线光伏企业同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在5月中旬修改其第一季度出货量预期值,并表示鉴于去年冬天的恶劣气候和意大利上网电价补贴额的下调,公司预计出货量季度同比将下跌“十几个百分点”。
  天合光能也公布了其第一季度太阳能组件出货量的调整。在公告中,天合光能预计其第一季度光伏组件的出货量在320~322MW,该数据也略低于此前预测。
  “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企业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欧洲市场下滑的影响,尤其意大利市场一直到5月都没有太大起色,希望意大利补贴政策明朗后,市场能有所回稳。”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市场调研机构IMS在五月中旬公布其最新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光伏组件的出货量出现了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跌,且季度同比出货量下降了近10%,该机构预计下跌趋势可能会延续至第二季度。
  IMS资深分析师王润川分析称,由于2010年欧洲市场的爆发而导致国内电池组件企业非理性扩产,库存量一时陡增至10GW。其中有些库存因质量不达标等原因被退回厂家,成为无效积压库存。加上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市场陡然降温,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市场订单以去年留存订单为主,主要为消化库存。从今年的2、3月份开始,不少组件厂商已经开始放慢生产步伐。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量基本属于理性回归状态,只不过有悖于人们对今年市场过度看好的心理预期,因此在心理上难免有种失落感。同时,在规模、品牌等诸多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大型光伏企业获取了大部分新增订单,导致中小光伏企业步履艰难。
  任何一次市场波动都会带动产业整合,而整合有助于改善行业供需结构,有利于上下游更合理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欧洲光伏市场寒潮来袭,或许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理性调整机会。

 


今年市场难以乐观
◎肖娟

  2011年下半年市场走势将如何发展?谁能成为继德国、意大利之后推动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引擎?纵观全球各国市场环境,似乎看不到有撑起今年高速发展的接棒者,不过,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或将到来的巨大发展潜力。
  尽管英利、尚德、晶澳等国内大型光伏组件制造商都曾公开表示对下半年市场的恢复充满信心,尚德还坚定地重申了其2011年组件出货量2.2GW的预期目标。但从全球各主要光伏市场的政策环境来看,情形并不乐观。
  德国新增安装量在2010年超过6GW之后,将进一步削减上网电价补贴,到7月份补贴下调幅度最高可达15%,其中对屋顶项目的削减将从7月份开始,对地面项目的削减将从9月份开始。
  意大利政府于5月5日正式批准的新太阳能补贴法案中,提及补贴比例将以每半年递减一次的速度持续到2013年,对于地面系统设施,发电容量在5兆瓦以下的削减幅度为9.3%,发电容量在5兆瓦及以上的削减幅度为14.2%。对于屋顶系统,削减幅度则在4.75%到13.28%之间。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也在近日出台了严苛的上网电价补贴下调政策,西澳洲政府甚至将补贴率削减一半。而保加利亚公布了一项新可再生能源法令,将太阳能产业补贴下调了30%。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德国、意大利等国下调上网补贴政策还有一段缓冲期,因此今年第二季度可能将迎来一个“抢装”的市场小高潮。据湖州阿祥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之彤透露,直至五月底,市场订单量增长较大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德国、意大利的市场订单略显萧条,而且多是小型屋顶项目。IMS也认为,由于意大利政府的犹豫不决,对投资商信心所造成的长期伤害将使得该市场在年底前很难恢复到其2010年鼎盛时的规模。
  当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光伏市场逐步退居二线时,美国、日本、印度还有中国光伏市场进入了人们预期中的下一个增长点目录清单,但以上市场要迅速成为今年的接棒者,却难度很大。
  Lux的《除德国外全球光伏补贴综述》研究报告根据补贴的价值、市场的规模、太阳能平价上网等其他一些因素,构建了15个市场定量模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能与德国光伏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量相媲美。尽管根据美国《联邦投资赋税优惠TheFederal Investment TaxCredit(ITC)》法案,太阳能光伏发电投资额的30%可获政府现金补助,但复杂且各州不同的法规、激励、购电合同和融资环境阻碍了潜力巨大的美国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样的,中国也面临类似问题。
  由于去年存货量还需一段时间逐步消化,因此第三季度需求即便出现小幅放量上涨,对目前的现状也很难有较大改善,预计萧条情形将会持续到明年夏天。但从长远来看,未来3-5年光伏产业仍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尚德、英利、晶澳、天合和阿特斯等大型光伏组件企业的第一季度报表之所以维持着不错的出货量与收益额,主要因为去年长单的延续,价格受到市场的影响很小,但随着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滑,第二、三季度大部分企业的收益额会出现一定幅度缩水,这从尚德将全年收益额预期下调1亿美元就可窥见一斑。
  但阿特斯阳光电力首席执行官瞿晓铧认为,虽然相较于去年而言,今年市场有些萧条,但基本需求并未减少,而这些需求会向有品牌、有资金实力、有质量保障、注重永续经营的企业集中。
  “在大家都买不到货的时候,有货就行。但是当供大于求,有选择余地之后,采购商更愿意与优质企业合作,”江苏辉伦副总经理赵兴国也表示。

 

“平价”时代趋近?
◎肖娟

  “估计到5月底,中国光伏组件企业的库存还有5GW,所以目前光伏市场主要还是消化库存。”湖州阿祥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之彤显得有些无奈,因为今年欧洲市场的突然降温,致使其去年投产的产能在短期内无法得到释放。然而在一年前,欧洲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与对今年市场预期的过度看好,让中国光伏产业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扩张浪潮,而当下,行业正在为去年非理性扩张买单。
  疯狂扩产后库存严重过剩
  去年9月本刊曾以《‘史无前例’的扩张》一文详细描述了当时国内光伏产业狂飙突进式发展的场景,事隔一年不到,当时的扩产激情还历历在目,对比今时的萧条景象,令人不甚唏嘘。
  2009年产量居前五位的国内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尚德、英利、晶澳、天合和阿特斯,都在2010年进行了大幅的产能扩建。无锡尚德总投资26.8亿元人民币开建上海闵行1000MW 新生产基地;英利于2010年7月初宣布扩大400兆瓦产能,到年底总产能可达1400兆瓦;晶澳宣布到2010年底产量将达到1.35GW,产能达到1.8GW。在大厂的扩产带动下,业内中小企业同样也进行了不同程度地产能扩张,其扩产速度甚至并不亚于几个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多家非业内上市公司对光伏产业也进行了策略性投入,产业资本和民间游资甚至热钱也都在当时快速流入光伏产业。
  而诱发2010年这一轮疯狂扩张的,仅仅只是去年初开始爆发的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为抢在FIT下调之前的“抢装行情”。据IMS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安装量增长了130%,达到17.5GW,但中国光伏电池产能却在这一年中,由10GW一跃而超过了20GW。
  江苏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兴国回忆说,“2010年的光伏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只要有产品就能卖出去。”或许正是因此,2010年底德国的一场大雪和意大利光伏补贴政策的悬而未决带来的市场真空期,并未惊醒沉醉于美好幻想中的光伏企业,他们仍在取消假期开足马力生产。但当2011年3月中国光伏组件被采购商拒收而滞留意大利港口的事件发生后,人们才突然意识到仓库加上渠道分销商的存货量已经很高。
  IMS的分析师称是此次意大利政府的补贴新政使得西西里半岛的市场需求在一夜之间几乎停滞,从而导致了较高的库存量和终端市场价格的崩盘。“在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悬而未决的时候,依赖于意大利市场的各供应商面临着旗下产品市场需求迅速缩减的局面。”IMS旗下分析师山姆•威尔金森(SamWilkinson) 表示,“尽管许多制造商正迅速调整生产,以期防止库存过剩。然而,分销商们已经屯有大量产品,全球光伏组件的总库存量在2011年第二季度初已达到了创纪录的10GW以上,因此许多公司开始降价清仓。”
  连锁降价是福是祸?
  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行便成为必然,一场光伏产业链连锁降价潮就此引发,但这也意味着“平价上网”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如果按照欧洲企业集体拒收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并提出降价30%的苛刻要求,就意味着目前仅有20%左右利润空间的电池组件制造商需亏本销售。有业内人士指出,组件滞留港口事件只是个案,中国光伏组件的降价不会如此大幅度。但市场研究机构Solarbuzz预测,由于供过于求,2011年组件出厂价可能面临高达17%的跌幅,而未来5年,光伏组件出厂价将较2010年的水平再下降37%~50%。
  尽管对意大利市场的前景并不那么乐观,但IMS仍预计全球光伏组件市场在2011年内将出现积极增长。鉴于来自美国等新吉瓦级市场和欧洲各国市场的持续需求,全年的出货量预计将增长近20%。
  但如此的增速,对即将在今年第二、三季度释放的国内巨大产能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因此估计在整个2011年内,组件价格都将一直处于下行趋势。据一位光伏组件经销商提供的今年1-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8日-14日,245瓦单晶硅组件报价在1.74~1.79美元/瓦,而截至5月中旬,市场价区间则已在1.48~1.67美元/瓦,下跌幅度近18%。
  罗之彤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光伏组件的长单毛利率还能保持在15%左右,但短单毛利率只有5%甚至更低。如果组件价格继续走低,甚至低于1美元/瓦,则上游硅料、硅片、电池片等价格也将随之下降,光伏产业或将因此迎来平价上网的拐点。
  据《太阳能发电》杂志调查了解,从5月初开始,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大幅下滑趋势已经逐渐传导至上游硅料生产企业,前期价格一直坚挺的硅料价格开始大幅跳水。“5月5日在上海光伏展上,硅料价格还未下调,可数日后国际硅料市价突然急转直下”某光伏企业欧洲分销商描述道,近期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价格走势震荡异常,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受下游市场需求影响纷纷出现大幅跳水的情况,甚至背板、钢线等辅材也开始降价。
  这也大大影响了一些尚在建设中的项目的预定进度。中国节能集团镇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利凯告诉记者,由于近期价格不稳,公司原定于5月的采购招标计划将推迟到6月举行。
  根据PVinsights截至5月25日前一周的光伏产品价格数据显示,多晶硅每公斤跌至62.5美元,周下跌7.41%,硅片下跌8.58%至2.45美元,电池片跌至0.9美元,下跌了4.26%,组件跌至1.33美元,跌幅3.62%。
  Pvinsights预测,多晶硅下跌刚刚开始,预计年末可能跌至50美元左右,如果下半年销售仍然迟滞,则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此时的毛利率仍然可以保持在50%。硅片和电池片的下跌空间有限,但随着硅片下跌,分别将会降至2.3美元与0.9美元的位置。而组件目前的价格已经低于合理水平,如果市场向好,组件价格可能会有所反弹。
  根据目前所有的情报数据,光伏电池生产的成本已经降到了0.91美元/瓦。而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尚存毛利率较高的环节,也因规模化的扩产推动了制造成本的下降,这是否意味着光伏“平价上网”的临界点将随着这波降价潮而到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产业格局面临巨变
◎肖娟

  有人说,中国光伏产业只用了10年就完成了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历程,因此在光伏领域体验的大喜大悲犹如坐过山车,来得快也去得快。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光伏产业的发展过于依赖政府扶持,注定了这一新兴产业必须尽快降低成本,只有当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时,这个产业才可能获得真正的生存空间,才能根据市场自由意志健康发展。
  2010年的爆发性扩张让中国光伏产业完成了产品制造的规模化升级,而2011年乃至2012年的市场调整或让光伏发电距离“平价上网”更近一步。未来3-5年,在“十二五”规划的政策环境下,中国光伏规模化应用市场将逐渐释放。如果“平价上网”的大门被打开,光伏产业将真正步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光伏产业可能会在今年出现巨大的格局变化。中小企业在技术、品牌、渠道、规模等各个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其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因此遭受的冲击可能也将巨大得多。而经过去年的全力扩张,一线品牌企业奠定规模化基础,价格优势日益明显。预计市场格局将在今年下半年达到临界点,企业分化将日益显著,今年底至明年或将迎来一波行业整合高峰。
  中小企业的出路
  在行业即将跨入规模化竞争的微利时代之时,中小企业的出路何在?
  浙江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建议,中小企业应尽快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内的产业链联合体,以产业集群效应获得制造成本优势,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在其他产业可谓屡见不鲜。
  据沈福鑫介绍,去年新增的光伏企业大多规模在千万或是上亿元,经营范围涉及到整个光伏产业链,以绍兴县为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形成“多晶硅炉-硅原料加工-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太阳能灯照明应用”一条龙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业内人士指出,关注光伏的广泛应用市场,或许是中小企业最好的发展方向。中小企业更应该在细分市场里去寻找机会和合适的发展定位,比如成为大厂的配套,在大公司的荫庇下获得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拥有资金、规模、技术、渠道等各方面优势资源的光伏企业开始向上下游整合,去年成功上市的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向日葵”)就属此类。向日葵募集资金8.3亿元人民币,实际超募金额5.8亿元。超募的这部分资金,正好用于投入上游多晶硅的生产,这有助于其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该公司公告披露,这一部分超募资金,向日葵将投资1.48亿元用于收购公司关联方浙江优创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然后通过增资方式投入3.17亿元,实施年产1.6亿片8英寸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项目,该项目合计投入超募资金4.65亿元。
  除此之外,发展终端应用似乎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我们正积极在海外筹建营销团队,提高电站建设与运营的能力。”湖州阿祥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之彤表示,为了加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司计划进入光伏应用终端市场,如此不仅可以带动公司组件销售,还可以获得较高的运营补贴。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英利、阿特斯等光伏巨头之所以显得轻而易举就能抵御此次寒潮,正是因为其积极拓展海外光伏电站项目并具有一定的运营实力。
  但以国外市场为主的电站应用市场,涉及政策、法律以及商业习惯等诸多与国内市场的巨大差异,或许并不是国内中小光伏企业的最佳出路。
  大公司的产业整合
  在去年疯狂扩产的企业名单上,多晶硅巨头保利协鑫也名列其中,其在2010年年初才开始向下游硅片领域进军,至当年底便已达到3.5GW产量,甚至当下的剧烈市场波动也并未动摇其坚定的扩产步伐。据保利协鑫首席财务官汤以铭透露,以当前该公司的年产能计算,订单已排到未来8至9年,故需进一步扩充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他预计,到今年底保利协鑫的硅片年产能将达6.5GW。
  实际上,保利协鑫同时也已开始向电池组件、逆变器等更下游产业链布局。5月中旬,本刊记者走访市场时看到,隶属于协鑫集团的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已在南京圈地500亩,正紧锣密鼓的打造一个48万平米的光伏产业基地。据一位中环高层透露,目前公司正兴建100MW的组件生产车间,同时与Satcon合作生产500千瓦逆变器,预计今年6月底就可以正式投产。记者看到,在产业园内一侧,已有3座厂房建成,尽管室内装修工程尚未完成,但已有数台层压机等生产设备入驻。同时,新招的员工也已在简易施工棚里开始接受培训。
  100MW的电池组件或许只不过是保利协鑫产业链整合的又一次试水,其“野心”并不仅至于此。据了解,该公司已计划在江苏太仓打造一个全球最大的光伏系统集成产品集散中心,有业内人士表示,协鑫正在改变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格局。
  无独有偶,中国节能集团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紧邻南京的镇江市投资建设的300MW光伏电池组件项目也选在了6月投产。据镇江中节能总经理姜利凯介绍,公司规划到2014年光伏组件生产规模将超过1GW。而据多位业内企业高层证实,中国节能目前正积极接触多家国内外光伏逆变器企业,其介入光伏逆变器生产环节已是指日可待。
  中国新能源“十二五”规划大幅提高光伏市场份额已成定局,大公司此刻的积极布局,并不突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