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的分析师的降级(巴克莱对CSIQ的降低评级),导致了一场光伏股票的血案。 这可足见分析师对这个市场的影响,但如果你换个维度去思考,你也许能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钱真理今天就从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化来谈一下光伏行业。 I. 晶科能源 下图是晶科能源的最新持仓变化: 我统
2017年8月21日的分析师的降级(巴克莱对CSIQ的降低评级),导致了一场光伏股票的血案。 ![]() 这可足见分析师对这个市场的影响,但如果你换个维度去思考,你也许能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钱真理今天就从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化来谈一下光伏行业。 I. 晶科能源 下图是晶科能源的最新持仓变化: ![]() 我统计前10大机构持仓,总共在2017年Q2加仓2904384股,大致就是290万股,占总股本约9%。 里面,不仅有国内的一些基金,也有知名的很多国外大型投资者,如BlackRock,其在2017第二季度加仓77.8万股,成为晶科能源的第二大机构持仓。 ![]() 也有全世界顶级的对冲基金,我特别喜欢的David Booth的Dimensional Fund,也在2017第二季度加仓27.7万股: ![]()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便是Morgan Stanley。不知大家还记得当时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在2017年5月26日,曾下调晶科能源的评级: ![]() 但其自身,确在2017年第二季度加仓14.8万股晶科能源,当然,我相信Morgan Stanley是有Firewall的,其公司的卖方和其买方是100%没有交流,不违规: ![]() II. SunPower 下图是美国最大单晶光伏公司SunPower的最新持仓变化: ![]() 我也统计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共计加仓7113435股,即711万股,占总股本5%。里面我看到都是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包括BlackRock,Vanguard,State Street,UBS等。 无论是晶科还是SunPower,机构投资者至少用真金白银投出了他们看好的一票。 III. 思考 那为什么分析师看空,而基金却大举买进光伏? 在我看来,市场的参与者大概分为四类:
而这四类人,拥有的相对优势以及目的都是不一样。 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信息优势,研究优势,同时他的目的是将收益的风险比做到最优,做大规模;个人投资者风格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并无明显优势,其目的是为了为自己赚钱,往往追求绝对收益;分析师也相对拥有信息优势,并且拥有话语权,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机构投资者频繁交易,增加其佣金;而媒体往往是相对滞后以及有感情色彩,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其目的是增加其曝光以及影响力。 正因为这四类人的目的不一样,我更愿意相信机构投资者真金白银的用脚投票,而不是分析师的用嘴投票。 而这也符合历史规律:分析师基本就没有对过,他们总是在最低点让大家甩卖,最高点让大家进入:(下图红色是分析师看空,绿色是分析师看多) ![]() ![]() 最后,我想用芒格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送给今天也许还被分析师短视误解的中国的光伏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