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怎么了?

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编辑:admin 光伏产能过剩规模化创新同质化
“硬币”的另一面是,光伏能有如今的规模,能如此快速地降低成本到日趋接近平价的水平,却恰恰是因为一哄而上的非理性投资,恰恰是因为各方力量的“瞎掺和”及其竞争 《太阳能发电》杂志 文/ 吴军杰 由“香饽饽”变成

  然而,对一致性产品的追求,却又可能会限制创新。
  虽然一致性并不必然排斥创新,但任何一项技术或生产工艺在工业化大生产模式下的创新,都只能是小修小补的创新,因为工业化大生产模式天然会限制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创新,即或有这样的创新出现,那也将是全行业生产设备及工艺的淘汰更新,已属于产业升级。
  作为当下的主流光伏技术,晶体硅光伏产业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左右为难的局面。
  随着原材料短缺与生产设备、工艺成本高企阶段的逐渐远去,其产品成本获得了大幅度降低,已无限接近其刚性成本区间,却依然没有获得与常规能源平等竞争的实力,依然只能依赖补贴才能生存。因此,继续降低成本成为其唯一选择。
  在继续降低成本的路径中,如前所述,技术创新方面的推动会越来越难,因为日趋成型的产业体系会对创新与变革形成系统性阻力。这种阻力,不仅仅针对现有技术的升级和工艺变革,也会对新技术如薄膜电池等的规模化发展形成竞争壁垒。
  而在产品价格已接近刚性成本的情况下,一致性与精细化生产所能获得的成本下降空间显然也有限。郭台铭对光伏制造业的犹豫,不知道是不是就正基于如此考量?
  如果要更大规模地增加产业投入来降低其成本区间,在已然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况下,恐怕也很不现实。逃跑还来不及呢,谁会新增投入?近期个别大型跨国企业退出光伏,是否因此,不得而知。
  晶体硅光伏产业发展至今,仅就规模而言,是最无限接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模式临界点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之一,如果能在精细化生产工艺及产品一致性方面努力,极有可能率先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
  但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光伏的价格,怎样才能实现市场化生存?创新与规模化一致性生产模式,又如何兼顾?

 

  价值与价格背离
  光伏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体现为低于成本的市场价格。可无论从长远还是基于当下的现实来看,指望光伏产品的价格止跌回升,恐怕都已不太现实。在短期内,由于价格与成本的背离,也由于停产产能或已完全退出或启动需要时间,当市场短期需求上升时,光伏产品价格的确有止跌的可能,但上升的可能性依然较小。而长远来说,其价格趋势必然也只能继续下降。
  首先,市场行为是动态且模糊的,即使行业目前的过剩产能完全退出,也会有新增产能进入。这不是谁比谁聪明的问题,而不过是市场规律如此。何况,如果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了,已经存在的“产能”们,谁不会选择垂死挣扎一番?当垂死挣扎者具备了一定的博弈力量时,谁有能力把价格拉起来?
  其次,补贴水平一定是逐渐下降的,这是必然趋势,甚至与宏观经济形势无关,因为不补贴本来就是根本目标。而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光伏的补贴不能逐年下降,不能让人看到平价利用的前景和希望,被抛弃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光伏并不是唯一选项。
  再者,下游应用市场很难接受涨价。下游应用是产业的出口,也是上游产品的直接买单者,压缩投资是其天然本性。何况,在一个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场中,供方根本没有涨价的资本。更何况,成本仍远高于平价的现实,决定了光伏价格趋势在不短时期内只能处于下降通道中,直至其拥有市场化生存的竞争力,因为下游应用的市场化生存及投资回报需求,会长期倒逼上游各环节产品继续降价。
  这既是光伏产品价格发展趋势的内在逻辑,也是影响其产能规模及供需平衡的主要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