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
《太阳能发电》杂志2013年2月刊 文︱吴军杰
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副理事长及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先生是国内最资深的光伏专家之一,对光伏技术、产业政策以及市场环境,都有着独到、
“政府仍然对光伏产业存有偏见”
《太阳能发电》杂志: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现在国内市场规模一直在放大,今年国内市场装机规划甚至达到10GW,但事实上目前只给出了市场容量,却不知道补贴的资金在哪里,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赵玉文:首先,我说说双反。美国的双反在执行过程中,但是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太大。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制造业数量本来就不多,加上这两年好多都破产了,所以现在美国在扩大市场时,中国组件即使加上了30% 的税,还是有竞争力,所以大家不要害怕。
欧洲的双反目前还没有执行,还有可能化解,因此暂时威胁还不大。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光伏产业都必须要牢牢抓住国际市场。一是国际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市场,只要符合游戏规则,投资收益就有保障。二是中国光伏产业这么大的产能,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消化是不现实的。
关于国内市场资金不足的问题,我认为是政府的一个借口。为什么?因为政府主管部门仍然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存有偏见。
欧洲在十年前实行上网电价法的时候,是从四块多人民币开始补贴的,现在一路降下来也有两块多人民币。虽然降低了,但前期付出很大。为什么欧洲人就敢于这样去做,是因为欧洲特别有钱吗?也不见得。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两年为了救市,我们四万亿都敢投下去。但那对中国经济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了吗?没有!大家都知道,四万亿绝大部分投在传统产业,包括水泥、房地产等,对我们的节能减排几乎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因此,目前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这样的新兴产业不肯花钱,非要等便宜了再投资,我觉得是缺乏远见。
《太阳能发电》杂志:光伏要想实现完全平价上网,是否还需要重大的技术创新?您怎么看待目前这几种主要光伏技术的前景?
赵玉文:技术创新是不断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实际上,技术创新有两个方面的驱动力,一是政府的支持,二是市场的拉动。
现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为面对市场时企业之间拼的是性价比,想要性价比优,就得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正如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完全是靠企业之间的竞争拉动的一样,光伏的技术进步也要靠市场来拉动。所以说,技术创新不可能没有,而且是持续的。
我个人认为,短期来看,在5-10年之内,目前这几种技术路线中,还是晶硅电池占主导,甚至在十五年之内都是。当然,对于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可能也有一些目前还很难看清楚的地方,比如薄膜电池。
在几种薄膜电池技术中,表现最突出的碲化镉,却受制于其元素的毒性;唯一没有资源限制的是硅基薄膜技术,可它的技术进步却又实在太慢。它们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技术进步,目前还很难说。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是否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也都需要时间。
所以,近10-15年之内,晶硅技术的主导优势是不会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