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1年登上新增装机量全国冠军宝座后,2012年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02.SZ/02208.HK,下称金风科技)以2521.5兆瓦的新增装机量继续领跑;联合动力则超越华锐风电 (601588.SH),成为中国风电亚军。
部分接受采访的风电人士称,金风科技的市场地位
技术路线隐忧 与郭健同日去职的金风科技总工程师崔新维,是2006年12月正式加盟金风的。此前,其是兼职顾问。 2006年2月,国家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各大发电企业开始跑马圈地占领风场,兆瓦级的风机市场陡然启动。 此前,金风科技的主打产品为0.75兆瓦机型,并无生产兆瓦级风机的能力。而华锐的1.5兆瓦风机,已经在2006年6月下线。华锐采用“双馈”技术,其齿轮箱需要定期维护,但其稳定性强,造价低,在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 金风科技开始奋力直追。其1.5兆瓦的机型,选用了少见的“直驱”设计,不需要齿轮箱,由风轮直接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不会有齿轮箱的机械故障,切入风速低,发电效率高,大规模并网后容易体现其稳定性和经济性。 但其弊端是造价高,工艺复杂,还要耗费大量稀土制作的钕铁硼。另一个长期隐忧是,直驱机型体积较大,不利于大型化。 2006年12月,金风科技承接了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即3兆瓦的半直驱式变速恒频风机的研制。 这是中国风电企业首次自主研发一项新型风电技术。彼时,科技部拨款1000万元,金风科技投入约2000万元,项目由崔新维负责。 “半直驱”设计理念,是对“双馈”和“直驱”技术进行折中,使用故障率很低的简便型齿轮箱。这样,发电机体积远小于直驱机组,而钕铁硼使用量只有直驱机组的五分之一,大幅度降低成本。 2009年10月,金风科技在达坂城风电场竖起了第一台半直驱样机,发电效率和可靠性较高,但造价昂贵,且机组外形较大,吊装和运输很不方便。这台半直驱样机在2010年以99%的可靠性在运行。 金风科技部分高管认为,样机只是一个试验品,主要是为了证明其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所有零配件都使用了最好的产品,导致造价昂贵,“但不断优化后,缺点可以克服”。 但反对意见认为,半直驱使用齿轮箱,与金风科技此前宣传的主流技术路线发生矛盾。“将来在产品宣传上怎么说?说齿轮箱好还是不好?” 一种内部说法是:金风科技为解决技术知识产权问题,收购了德国VENSYS公司作为金风科技的技术提供方。VENSYS的技术人员担心金风科技掌握半直驱技术后,会放弃直驱技术;而金风科技高层也担心VENSYS技术骨干流失后,VENSYS会失去其价值所在。 一位风电业界人士评价,金风科技喜欢别人把它称为“直驱永磁之父”,实际上是好面子。 是坚持只做直驱永磁技术,还是直驱永磁为主、半直驱为必要补充?若未来风机进一步大型化,直驱技术的表现会非常不利。 争论不休时,武钢未明确表态。“研发人员泄了劲,样机的优化工作没有继续推行下去”。 2011年,稀土价格大涨,金风科技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同年10月在金风科技高层会议上,崔新维提出,半直驱机组稀土使用量很少,应该将搁置的优化工作继续下去。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最后由武钢作总结发言,“什么都讲到了,但到最后也没有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不了了之”。一位与会人员回忆。四个月后,心灰意冷的崔新维和郭健一起离职。 类似的事不止一个。2007年,金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拟投入募集资金”一项中承诺向“检测实验室建设” 项目投入资金4000万元。事实上,该项目是金风科技向科技部上报的一个实验室项目。 立项后,金风科技方面开始做计划方案并向股市募集资金。一位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回忆称,“计划非常详细,建什么样、地点在哪儿,写得很清楚,按照这个方案,两年做完绰绰有余,结果过了四年才完成。” “几千万元的研发项目、建设实验室项目尚如此,其他小事就更多了。”一位离任高管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