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俭:“俭”式单晶逆势出鞘

——专访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俭博士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文:吴军杰 一支单晶在手, 睥睨天下群雄。 蛰

 

  “委身”光伏的“游侠”

  亲自来机场接笔者的周俭,开着一辆霸气的越野,一身极休闲的衣着,典型的南方面容被草原的阳光晒得有些黑,一眼看去,恍惚一个常年游走野外的标准“驴友”,而不太像是一位扎扎实实经营生产型企业的企业家。

  不过,却正是这个祖籍江苏家居上海的南方男人,在浮躁有加的光伏业里,居然扎根于内蒙草原深耕太阳能硅单晶技术生产达八年之久。

  一位周俭当年的美国同事,在得知他回国后进入了太阳能光伏行业时,曾“气急败坏”地丢给周俭两个字——堕落!

  在半导体行业,认为光伏技术太小儿科的看法,似乎是一种共识。对于深知周俭半导体技术专业能力的前同事而言,这一评价,或许并不为过。

  1989年,周俭留学美国克拉克森大学化学工程系,主攻半导体硅单晶生长技术,于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周俭进入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半导体硅单晶的技术工作。不久,他被世界著名半导体公司美国三菱硅(SUMCO)挖角,担任该公司半导体硅单晶的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经理职务。

  数年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工作经历,使得周俭很快便在半导体材料研发和生产领域崭露头角,并成为该领域全球知名的专家。

  2001年,周俭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聘请回国,出任“863计划”——“8英寸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衬底示范工程”项目组顾问。该项目于2002年成功研发出世界上最大的18英寸半导体硅单晶,填补了国内硅行业空白。

  随后几年,依仗其半导体技术实力,周俭在国内半导体和太阳能光伏行业开始了游侠一般的技术顾问生涯,先后主持设计、筹建了数家半导体材料公司,并担任多家机构的技术顾问。

  当时,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设备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但买来的设备都是“空”的——只有设备,没有工艺包, 最多只有一个最简单的工艺。周俭发现,这些简单的工艺,已经与国外的技术相差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

  在国内市场四处游走的周俭觉得,这或许是自己的创业机会,既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又可以帮助国内企业开发先进的生产工艺。

  可是,当他实际去市场上推行这个设想时,才发现根本行不通。

  国内企业大多都不愿意购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但对于购买设备搭售工艺技术服务的模式,接受的企业则不少,因为周俭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