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全面扭亏的保利协鑫已闻不到死亡的味道,过去多年,忧患一直在折磨着这家公司。早在2009年,保利协鑫创始人朱共山来到位于徐州的多晶硅业务子公司中能硅业时,就叮嘱正在做硅烷流化床项目的中能总工程师蒋立民,“这个项目是保利协鑫今后能不能生存,决定命运的项目。”
&
“任何项目攻克,最关键的还是人和团队。”舒桦说。 舒桦介绍,保利协鑫早在2008年就在美国华盛顿州里奇兰设立研发中心,吸引行业内最顶尖的外籍专家加入,从事改良西门子法的系统优化和硅片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地点设在美国,就是为让这些外籍专家有离家更近的工作地点。现在这个研发团队超过三十人。同时,中能硅业也在徐州搭建了硅烷流化床项目的专项课题组,有从半导体和化工行业、精密设备制造业找来的各色人才,包括此前做化工设计院的院长,团队有二十多人。 硅烷流化床项目经 过前期研发后,保利协鑫决定在2009年开始做每年1000吨产能的中试线。这条中试线仅设计就花了2010年、2011年两年的时间。这期间,来自设备和工艺领域的各门类专家都集中到中能。中能课题组的20多个成员面临者强度更高的工作节奏,在设计最后的五个月,课题组所有人工作时间从早八点半到晚上十点半,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周末无休。2011年春节放假三天后,大年初三的早上,课题组成员就全部到中能开始工作。 为解决颗粒硅沾上流化床反应炉内壁杂质的问题,课题组找到外部合作方,一起对内壁材料进行设计,最后选择出一种特殊材料;在结构设计上,最初讨论出20多种方案,并从中挑选出一种做中试设计。 蒋立民在中能办公室的书柜中,有一半的空间摆放着从中试项目试验中做出来的一批批产品。如果反应顺利,生产出来的产品应该是直径为几毫米的颗粒硅。蒋立民的书柜里摆着长宽都超过1米的片状硅体,体积比标准颗粒硅产品大了100万倍。还有布满小孔的超过一个拳头的硅块,这些都是中试试验中生产出来的失败产 品。 “已经想到试验时会产生奇怪的东西,但没有办法想象,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东西。”蒋立民拿着那块巨大的片状硅体对记者说。 2012年5月,中试项目终于成功产出达标的颗粒硅,且纯度能够实现11个九(即99.99999999999%)。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颗粒硅产品纯度仅为6到7个九。 两年的时间进行项目设计,一年的时间搭建中试项目并成功产出,在硅烷流化床项目中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德国、日本不少老牌多晶硅生产商也曾进行过硅烷流化床项目的研发,至今没有推出技术产业化的计划。 在多晶硅行业中已经有数十年经验的老专家,也觉得保利协鑫的速度“不可理喻”。在前期研究工作做完后,画出工艺流程图在老专家看来需要三个月。蒋立民当时定下的时间是一个月,最终工艺流程图也是一个月画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