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维:赢在光电建筑

他所领导的兴业太阳能,则是一个传奇,总是能在大势惨淡的背景里,带来赏心悦目的“逆市”表演。也由此,兴业太阳能被香港媒体戏称为“光伏一哥”

 

  刘红维说,“厚道”者,总能获得多助。这一点,在多年的创业中,他感受深刻。

  几乎与国内所有新兴行业的发展一样,幕墙行业也很快就经历了一个由盛至衰的过程。由于刚开始时利润很高,一下子拥进来很多企业,竞争逐渐激烈。同时,由于“兴业”公司没有完整的工程资质和设计资质,加之机制不够灵活,包括刘红维在内的主要经营者都没有股份。到2000年时,整个公司的包袱越来越重。

  于是,有人提出来做MBO(管理层收购——编者注)改制。

  在刘红维、熊湜和孙金礼等哥儿仨的牵头下,“兴业”公司内部一帮人参与了这次MBO,并把“兴业”的名称也继承了过来,改制后的公司更名为“珠海兴业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不过,虽然延续过来了老“兴业”的很多业绩,还算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加上公司很快拿到了建筑幕墙甲级设计资质。但此时的幕墙行业,却已日暮西山,不仅利润微薄,且三角债严重。

  刚刚接过“兴业”大旗的刘红维,就面临着企业经营转型的难题。

  该干什么呢?

  正是此时,一个大学同学告诉四处寻找突破方向的他,有一种会发电的薄膜光伏电池技术正在兴起。于是,刘红维一脚踏进了光伏业。

  他的“运气”,似乎的确不怎么样。刚刚进入光伏业,就很快又遇到了薄膜光伏电池技术的生存危机。

  “危机,其实也是机遇。”果断转向晶体硅电池应用的刘红维,反而更加坚定了工程安装的战略方向。只是,对制造业,从此退避三舍。

  “我们的定位,就是一个设计院、一个集成商,紧紧把握设计和安装这两点,谁的技术好就用谁的。”确定了战略方向的兴业太阳能,自此走上了一条人迹稀少的光伏应用创新之路。

  2009年年初,已准备多时的兴业太阳能,按计划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此时,深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全球资本市场,却一片萧条。

  上,可能融资效果很差,股份有可能被贱卖;不上,则又有可能错失企业拓展的最佳时机。

  刘红维再次面临抉择。

  最终,他的意见获得了公司内外伙伴的支持。当年1月,兴业太阳能以光电建筑和光伏应用概念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上市的好处,不仅仅是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更多的是打开了理解产业发展趋势的视野,因为拥有丰富产业投资经验的战略投资者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帮助。”刘红维说,兴业太阳能之所以更加坚定地以光电建筑应用为战略发展方向,除了基于过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外,正是投资者帮助他认识到,任何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只有当“应用端”成为市场的主角时,这个产业才说得上成熟。

  中国光伏产业正在进入“应用为王”的时代,分布式光伏应用必将成为主流,而兴业太阳能,却已经在“光电建筑”这个分布式光伏的核心领域里深耕了超过十年的历史。这个刘红维眼里的“小公司”,厚积而薄发,正爆发出明显的先发优势。(吴军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