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就当下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不得不有赖于在西部地区建设大型地面电站。因此,远距离、大规模电力外送将成为主要瓶颈之一,必须统筹规划、着力解决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记
“限电”问题有望缓解 根据甘肃省的发展规划,2015年底光伏并网装机将超过500万千瓦。这一目标,在2013 年即获得了极大的推进。 据汪宁渤介绍,甘肃已核准的光伏发电“路条”大概为500 多万千瓦,而仅2013年一年,全省的光伏电站投资规模就达到了380 万千瓦,共建成投产了80 多个项目。其中,仅12月份一个月就并网了200 万千瓦。“目前已经并网的是93 个,前几年积累的只有10 多个。去年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年初的预期,确实是比较‘恐怖’的事情。” 在汪宁渤看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去年年中出台的新的电价补贴政策有关。 根据2013 年出台的电价补贴政策,甘肃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一类资源区,将享受0.9 元/千瓦时的电价补贴。该政策同时规定,在2013年9 月1 前已经获得备案(核准)的项目,如不能在2013 年年末投入运行,将只能享受新出台的0.9元/千瓦时的补贴。 “许多项目正是为了抢在2013年前并网,以便享受1元/千瓦时的电价补贴,才出现了大规模的抢装潮。”汪宁渤称。 不过,在装机规模大增的同时,电网的输送能力、调频调峰、电量消纳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以调峰为例,甘肃全省最大负荷只有15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已经超过了1100万千瓦。“大家都知道,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能波动性、随机性发电,需要为之配备相应的火电、水电等进行调峰。但说实话,在去年投资这么大规模的光伏电站时,根本没考虑调峰的问题。因此,甘肃电网公司现在是难受得不得了。”汪宁渤介绍说。 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此前出台的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甘肃省也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其中,包括通过承接和发展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改造提升和壮大传统产业、较大幅度提高就地消纳能力以及试行大用户直供等政策措施,来促进和解决新能源就地消纳和风光水火互补、调峰的问题。 在对外输送能力方面,据汪宁渤介绍,与甘肃新能源外送相关的主要有三个电网项目,750千伏的西北——新疆二通道、甘肃酒泉——湖南株洲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两个是直接受益的项目;而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则是间接有助于缓解甘肃新能源外送的矛盾。 “目前,甘肃酒泉——湖南株洲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预可研也已经完成。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可能会开工。建成之后,能够支撑甘肃1000万千瓦风电以及四五百万千瓦光伏的并网需求。届时,甘肃电网对外输送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限电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企业投资热情不减 尽管面临“限电”等问题,但一些企业对在甘肃投资光伏电站的热情依然高涨。 今年2月28 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300MW光伏电站项目在甘肃民勤县举行了开工仪式。 据兴业太阳能公告显示,该300兆瓦项目仅是其在当地大规模开发光伏电站的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为4.8亿千瓦时。 该公司宣称,已与甘肃民勤县政府签订了1.1GW太阳能电站战略开发意向协定,总体项目规划建设周期为五年,将带动相关投资约人民币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