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绿色能源的苗氏逻辑囧途

万晓晓 来源:经济观察报 编辑:admin 英利绿色能源 苗连生逻辑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对于世界杯的赞助上,更为重要的是,英利近年来奉行的逆势扩张、低价竞争、产业一体化的逻辑,也与其期望值存在相当巨大的差距 来源:经济观察报 记者:万晓晓 2014年世界杯决赛终场哨

 

  2010年是光伏行业难得的好光景。当年年底,苗连生提出英利集团要“混业经营”,包含光伏产业链、飞轮储能、商贸物流、产业配套、金融服务、绿色农业六大方向。

  同年,英利又以每瓦10.5元的低价中标“金太阳”工程,该价格比其正常国外售价要低3元左右。

  这引起当时行业大佬施正荣的强烈不满,认为并不能反映行业真实成本,且会扰乱政策制定者对于行业补贴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施正荣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怒不可遏,“谁能做到每瓦0.8元还赚钱,我愿意拿出1000万美元!”并公开指责行业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行为,“企业无利可图,没有合理的利润,怎么进行生产经营,怎么投入技术开发!”

  对此,苗连生回应称,“他们做不到,只说明他们研发管理、成本控制做得不行啊!”英利的内部员工也认为,若要说苗连生过去有哪些过人之处,“六毛九事件”和“金太阳”这两件事必须提及。

  苗连生以毛主席的“灵活机动”战术自居,得意于由此带来的出货量的激增,“全球的价格战是我挑起的,我不做也会有人做,只是我做得狠一点而已”。

  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价格战的作风与苗本身的军队出身有关,但在2010年之后,行业再也没有供不应求了,为了维持开工率,英利也不敢轻易提价。

  “他最初希望通过价格战把行业里其他产能打出去,但是后来发现行业产能过剩太多了,虽然有一些产能最终退出,但英利自己也元气大伤”,该人士称,很多公司宁可少卖也不能亏本,而英利是宁可亏本也要多卖。

  “中国很多企业家,都不懂设计和战略。”苗连生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价格战话题时表示。

  2013年,电商热火之时,英利又宣布正在谋划一个宏大的电商战略,“未来这个平台规模将超过主业光伏产品制造,到2016年要达到250亿美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