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朝:中国光伏产业化技术已领先全球

不要以为这个行业还很差劲儿,目前状况不太好,是因为我们发展太快,因为国外害怕我们,对我们封锁市场,人家为 什么封锁我们?因为我们的产业化水平比他高,已经把他逼得没路可走了。试问一下,中国有几个行业能把国外同行逼 得没路可走的?

 

  《太阳能发电》杂志:这与许多人对行业的认识显然有不小的差别,那么,在您看来,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光伏制造业如此领先?

  王俊朝:资金充裕、投资欲望强、对新产业敏感是主因,再加上胆子大,我们什么都敢试。无论是新的装备、工艺还是材料,两三家企业和一百家企业去试,其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而我们,是成百上千家企业投入巨大地在不停的试。

  你想想,如果以光电转换效率来衡量产业技术发展水平的话,我们每年差不多0.5%的效率提升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年有全新的技术出现吗?

  显然没有。不过就是不断地在材料上改进一点、在设备和工艺上改进一点,一点一点的抠、一点一点的提高,这样累加起来,结果回头一看,2002年才13%多一点的单晶电池转换效率,现在普遍已达到18%-19%了。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上的价格,所以国际上总认为我们是靠补贴撑起了这个行业。其实,就那么一点点的土地补贴、便宜的劳动力,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以电池片为例来说,劳动力在其中占到的比例只有四个百分点左右,这一比例反映到价格终端上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目前全球多数的光伏生产装备和工艺,都是在中国市场得到规模化的终试才真正成熟起来的。我们以前引进的国外设备和技术工艺,很多都并不成熟,大多也都没有经过产业化大生产的验证,而是经过中国制造业花费了巨大成本、前赴后继的试用之后,才逐渐成熟起来的。

  这方面,我们早期的企业都有深刻的体会。那个时候,中国光伏制造业就是全球最大的试验场,欧美许多实验室的尖端设备和工艺,正是经过大量中国企业的试用,不断获得反馈才逐步完善、提高的。如果没有这种产业化大生产的试验,可能许多设备到现在都还无法量产。
却也正是这样,国内企业才积累了深厚的大生产技术的许多细节经验,真正掌握了产业化技术而不仅仅是理论和实验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成就了中国光伏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

 

  《太阳能发电》杂志:有人认为,光伏技术是从半导体技术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更简单的技术,甚至认为光伏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您怎么看待这种认识?

  王俊朝:首先,光伏制造中只有一部分工序用到了半导体工艺和设备。晶硅光伏电池的核心工艺的确来源于半导体工艺,比如扩散环节的PN结制备及PECVD环节的减反膜生长等,但这个行业有相当多的技术都与半导体关系不大,比如丝网印刷、清洗制绒等。所以,严格的说,光伏技术应该是半导体技术在另外一个行业的应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