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去积极发挥作用,以专业支持者身份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边界和规则的制定,做好光伏市场的“空间提供者”,做好产业创新的“空间提供者”。
而如果不仅知道怎么把面包做好,还去研究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口味,从而做好不同人群的服务,那就是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性大转型了。最重要的是“转”,是心态上成为一个服务业者。 还有一种可能性,不卖面包,还是卖自己的面粉,但找到更专业、更用心的面包商合作,从面粉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做出让市场更喜欢的面包,通过成就面包商来成就自己。如此,变由一家专业的面粉商,升级成为了为那些用心的、专业的面包商提供服务的服务商! 那咱们光伏行业的“面粉厂”,又怎么去理解自己和市场的关系呢? 自产自销的突围? 烟台鼎城公司的光伏遮阳示范项目,正是利用自身的房地产商背景优势,先期做出一个新应用的落地。毕竟,无人见过的新事物,需要先让大家认识一下。 ![]() 然而,放眼国内光伏市场,各种自寻出路的努力,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比如,众多的光伏组件企业变身光伏电站投资商,在消化自身产能的同时,又在不断扩大产能;又比如,光伏辅料配材企业变身光伏电站投资商,以消化客户抵债过来的物资,而同时,新的抵债物资又不断输入;再有,与光伏有关的各种产品的生产者们,都在利用自己在本地的人脉资源优势,或者在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优势,投资规模化光伏电站,以放大自己的产品销售。 其中,甚至不乏一些认了真的“自产自销”者,还制定了宏伟的目标,希望无限延续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 的确,投资带动销售,大投资,大业绩,大量资源带动,更易有成就感。但笔者想说的是,也许我们该好好思考一下,这到底是一种创意的突围呢,还是一种大大的危险的诱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