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2016年8月刊
作者:吴军杰
最近,业内关于光伏扶贫的争议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不少人担心,光伏扶贫很可能会沦落为又一个“金太阳示范工程”。
这种担忧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2016年8月刊
作者:吴军杰
最近,业内关于光伏扶贫的争议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不少人担心,光伏扶贫很可能会沦落为又一个“金太阳示范工程”。
这种担忧,主要是由于近期来自光伏扶贫市场的一些信息不太乐观。
比如,有消息称,一些地方正在将次级组件大量应用于扶贫项目;有的地方则通过虚报系统成本大敛其财,10元/瓦甚至12元/瓦的系统价格也并不鲜见;还有则是虚报发电数据,据说有企业竟宣称在河北的年发电小时数能达到1800小时;等等。
这些乱象,似乎也为一些否定光伏扶贫的观点找到了现实的佐证。
有人就认为,光伏发电还需要财政补贴才能生存,本身就是个“穷人”,现在却要去扶贫,从逻辑上就讲不通。
那么,我们姑且先来给光伏扶贫来算一算账,看看光伏究竟是不是适合于扶贫,又究竟是不是合算?
这笔账厘清楚了,无论是对更全面理解光伏扶贫的意义,还是如何去规范这一市场的发展秩序,也包括对那些在光伏扶贫市场取舍两难的企业而言,或许都会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