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光伏学术大会(CPVC16)即将于下周10月15日-17日在天津召开(想了解大会通知请点击:【重要通知】第十六届中国光伏学术大会(CPVC16)会议通知)。今天为大家呈现的是部分主旨报告亮点先览,更多精彩,敬请期待天津·CPVC16!
宋登元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百人计划”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 任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IEC TC82委员会委员,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核心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硅晶体生长技术、高效率晶硅电池和组件技术、超高效率量子点电池技术。发表论文210余篇,获授权专利11项,曾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 报告题目:高效率N型硅双面电池(N-PERT)及组件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N型硅太阳电池及组件具有低的光致诱导衰减(LID),高的效率,使全球顶尖的光伏研究机构和企业都投入巨资进行N型Si电池研发和产业化。N型硅双面电池(N-PERT)不仅结构简单、与现有的P型硅电池制备工艺相兼容,而且双面吸收入射光,使电池单位面积发电量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本文报告了N-PERT双面发电电池及组件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展,电池单面最好效率超过了21.5%,产业化平均电池效率超过了21%,电池双面综合电池效率达到了24.6%。第三方测试表明,N-PERT电池组件的初始功率衰减约0.1%左右,温度系数比常规P型硅组件低 9%左右,在200 W/m2的弱光辐照下,N型Si组件的效率比常规P型Si组件高2.4%,具有优异的弱光发电特性。这些特性使了N-PERT双面发电组件比P型Si组件有高的单位发电量,是新一代高效率低成本电池和组件技术。 许洪华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二届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十二五”863“大型光伏(并网、微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十二五”863“效率20%以上低成本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生产线”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项专家,国家“十一五”863重点项目“MW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总体专家组组长。参加工作 20多年来,主持和完成863等国家科技项目10余项、可再生能源领域咨询报告数十篇,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报告题目:光伏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沿着高效率、低成本方向持续进步。光伏系统应用方式和范围不断增多,技术性能不断提高,发电成本不断下降。近几年,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兆瓦级光伏集中并网逆变器、支路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等关键部件产品的可靠性也进一步提升,光伏系统平均能效比不断提高;我国的光伏逆变器等产品技术水平、百兆瓦级光伏电站设计集成等关键技术水平与世界同步,国内光伏应用规模高速增长,光伏系统平均能效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报告将从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区域高密度分布式光伏电站及能源综合利用微网系统等光伏电站的不同应用形式出发,分析光伏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光伏系统的关键技术要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赵为 博士,研究员,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光储事业部总裁。 2003年获得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学位、技术职称研究员。参与主持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863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曾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合肥市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现任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分管光伏产品线和研发中心。 报告题目:光伏逆变器及光储系统发展趋势探讨 能源互联网战略布局背景下,平价上网是光伏融入能源互联的前提,电网的柔性接入是基础。但光伏电站面临光伏电站整体效率不高,电站形式多样化,安装场景和接入电网环境日益复杂等多种挑战。为应对挑战,光伏逆变器及系统方案以不断降低度电成本(LCOE),最终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和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优化创新,为能源互联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元器件等多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逆变器产业的不断进步,逆变器正朝着更高效率、更高功率等级、更高直流电压、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逆变器的最大效率已经达到99%,下一个目标是99.5%。逆变器单机功率不断提高,功率密度加大,集中式逆变器单机最大功率可达5MW,组串式逆变器单机最大功率可达80kW。直流侧1500V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500V系统将是大型电站的发展趋势。 光伏与互联网结合,基于云存储和计算的电站管理将广泛应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对光伏电站实时全面掌控,自动化运维,持续优化,实现光伏电站的智慧化运营运维管理。光伏+储能是未来应用趋势,将成为解决弃光、平滑输出以及构建智慧微网系统的重要一环,为能源互联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