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电力专家对建筑光伏市场的思考————光伏电量直接卖给电网的方式掩盖了间歇性的问题,要巩固、发展建筑光伏市场,用户价值感亟待提高; 屋顶业主的积极性及投资商的商业模式实施都出现了问题,基础性原因是技术实现路径太单一; 建设靠屋顶,回报靠补贴,
一位资深电力专家对建筑光伏市场的思考————
光伏电量直接卖给电网的方式掩盖了间歇性的问题,要巩固、发展建筑光伏市场,用户价值感亟待提高;
屋顶业主的积极性及投资商的商业模式实施都出现了问题,基础性原因是技术实现路径太单一;
建设靠屋顶,回报靠补贴,使得现在的屋顶光伏市场开拓艰难。一旦电价退坡,既有市场份额将会萎缩;
系统集成创新是解决间歇性的可行选择,既解决技术路径单一的问题,又提高用户的使用价值,是屋顶光伏发展的重要路径;
技术组合创新解决的是“自发自用”的问题,微电网建设则是提高“绿色替代”的重要前提;
通过技术投资“圈地”,不仅能更多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并且还可以引进投资者建设其他新能源发电项目;
系统创新的基础是集成技术创新,是一种组合创新,寻找成本最优的各种相关的成熟技术组合在一起的方式,要靠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3月28日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主办的“建筑光伏信用与质量建设发展论坛”上,资深电力专家、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原副总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顾问刘建新发表了《加强系统创新能力建设,开拓建筑光伏新格局》的主旨演讲。他表示,随着组合技术的进步,加强系统创新能力建设,建筑光伏正在成为投资的新风口
以下为刘建新演讲全文:
建筑光伏技术和他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了一个新的商业系统。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是该系统进步的重要因素,他们的不断创新是开拓建筑光伏新格局的重要保证。现在,我就加强系统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路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
在政策的引导下,建筑光伏经历了金太阳时期、光电建筑时期的发展,太阳光作为一次能源的应用已经大面积展开,高举着分布式能源的大旗高歌猛进;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光伏发电系统以电池板、逆变器等核心设备的初级组合正在不断的克隆。初级的地面发电技术日臻完善,屋顶光伏发电技术也初步形成,这是这个阶段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
把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光转化成为了有商业价值的商品,光作为一种新能源参与到了为绿色地球做贡献的行列,这是我们光伏人的骄傲!
一、正视现状,做好准备,迎接建筑光伏市场新风口
光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没有脱离它的新能源的属性。新能源的定义有几个关键词:新技术为基础、正在研究、系统开发应用、一次能源。
从定义可以看出,新能源之所以新,就在于利用这个一次能源的技术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中。现阶段光伏的市场应用是受制于现阶段技术基础及其他条件的。到了一定的光照强度才能发电是现在的光伏发电装置的一个特点,因此,它是一个间歇式的发电单元。
对于电网连接的负荷来讲,光伏发电的功率是小的,尽管在技术上对配网存在一些影响,但通过电网公司的运营管理还能消纳一些间歇发出的光伏电量。如果没有电网的消纳,没有我国巨大的配电网络支撑着,光伏发电市场不可能发展得如此之快。
因此,目前的光伏电量直接卖给电网的方式掩盖了间歇性的问题。但是要巩固、发展建筑光伏市场,一个间歇工作的发电单元是不够的,用户价值感亟待提高。
我认为,这就是光伏特别是建筑光伏现在感觉有点“骨感”的内在原因。
我国人口多,建筑以高楼居多,这既是我国环境能源市场特别是建筑光伏市场发展的一个特色,同时我国的建筑光伏也是从这里起步。回到“初心”,搞建筑光伏的出发点是如何利用环境能源(建筑物周围的能源如光、风、空气热、雨水、生活废水、生物质——厨余垃圾等)达到建筑节能目的。
现在,因技术条件所限,屋顶光伏按传统电站思路建设遇到了困难,发展呈减速态势。
居民居住的大部分高楼屋顶因利用面积制约,光伏装机不大且发电量少,用户价值感不强,故只能面对电网市场。又因大 楼业主多、屋顶使用难统一且对使用屋顶建筑光伏积极性不大,出现了屋顶空闲的状况。光伏投资商靠租屋顶来拓展市场的做法实施很艰难,屋顶难租不仅制约了发展速度,也增加了投资成本。
屋顶业主的积极性及投资商的商业模式实施都出现了问题,我认为出现这些情况的基础性原因还是技术实现路径太单一。
同时,屋顶光伏市场处于初级阶段,是个政策市场政策。建设靠屋顶,回报靠补贴,使得现在的屋顶光伏市场开拓艰难。一旦电价退坡机制出现,既有市场份额将会萎缩,更谈不上拓展了。
但是,建筑是环境能源利用的载体,更是环境能源服务的大市场;光电建筑作为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抓手,光伏发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建筑光伏作为真正的新能源利用的主力军地位不仅不会变,而且,在我国人多楼多的情况下,地位将更显突出。
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思路,随着组合技术的进步,建筑光伏一定会成为投资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