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把股权开放给合作伙伴和投资者,通过这种方式引入资金而已。”面对太阳能发电网记者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提问,刘文平干脆地予以了否定。5月5日,身为澜晶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晶实业”)董事长和创始人,刘文平向全国300多位事业合伙人和其他投资者发出股权融资的公开信。他在公开信中称
业内意见领袖们近期的踪迹和话题,也更多是与海外市场相关。往年那些活跃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商们,在近期几乎更是集体无声。 “很多企业都在退出,你会发现往年很活跃的那些专业分布式开发商现在都不做了,很多人正在离开,甚至是离开光伏行业。”刘文平对记者说。 “如果这种情绪一直在行业里酝酿发酵,那中国的分布式市场是真没法做了,很可能就没有这个市场了。”据他介绍,从他与金融行业打交道以及身边光伏朋友们的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趋势。 一位做工程的业内朋友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刘文平的看法。四月初以来,他曾不止一次问起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年开工的项目这么少?” 一个微信群里业内朋友们的吐槽,或许道出了造成当下市况的部分原因。 “为什么都五月下旬了,开工的项目还这么少?” “因为组件价格太高,算不过来账。” “那为什么还报那么多平价上网项目?” “平价项目都在等组件降价呢,组件降价到1.5元开工的自然就多了。奈何现在海外市场太火爆,组件价格最近还上涨了。现在一线品牌都顾不上国内市场,海外供不应求,价格下不来,留给国内的产能基本没有。” “你要多少组件?我管够。” “现在我们都只敢默默地询问多晶组件价格,但必须要价格到位,项目才敢开工。” “可那样的价格,臣妾做不到啊。” …… 有业内朋友对记者表示,眼下的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其实除了分布式外基本上已无“市”可做,如果分布式市场特别是工商业市场“算不过来账”,市场的冷清,并不令人意外。 “不仅仅是收益率问题” ![]() 由上市公司执行董事转身创业,从专注于地面项目到完全不同的分布式光伏,在刘文平看来,不仅因为分布式市场蕴藏着巨大机遇,更因为分布式才是未来光伏应用的主要方向。 创业两年多,刘文平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 资料显示,澜晶实业于2016年成立专注于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澜晶新能源投资(扬州)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并网光伏电站29.6兆瓦,正开工建设的有10兆瓦,具备开工条件的有30余兆瓦,同时还握有400多兆瓦项目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