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回顾
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安装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820万千瓦,比09年增加了139%。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的营业收入为820亿美元,比2009年的400亿美元增加了105%。2010年全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为16吉瓦,较2009年的数字翻
法和政策细则。
其次应培育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从产业中某一特定环节切入,较快进入垂直整合阶段,形成完整的、垂直分布的产业链。为此,应培育并构建相对完整、协调、健康的光伏产业链体系,引导上下游企业理性扩充产能、合理配置资源,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同时,还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新兴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育和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功课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制备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一起也为主体市场的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再次,还要根据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现实国情,科学制定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路线,主要包括明确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针对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需求,对技术发展核心、关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合理思路及发展路径。另外,应综合考虑未来光伏市场因素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制定国家层面的、科学的、清晰的路线计划。 联合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有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国家级光伏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有效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共享、完善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搭建光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在具有良好发展基础条件的特定区域,建立光伏产业发展基地,组建以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主体,创建“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试试制定光伏产业技术规范、产业技术标准,规范光伏产业市场及促进企业间的合理、有序竞争。 如此前提下,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问世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是全球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发展光伏产业、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新能源发展的共同目标之一。 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加强与光伏产业技术领先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联合建立一批我国光伏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和合作基地,通过引进并逐步培养光伏产业研发、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进而不断汲取国际上的先进成果,鼓励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国门,逐步扩大并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光伏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进而增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话语权,推进并加速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的发展进程。 此前,我国主要是向光伏项目开发商直接补贴,收效不容乐观,并且容易引发与既有传统能源产业的利益争端。光伏项目补贴申请需经省、市、地区等各级政府总计10余单位的材料审批,流程走的很长,并且现在有很多申请的目的是套取国家资金,容易有弄虚作假和权力寻租的现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现如今,被业界看作光伏市场启动关键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终于出台。 8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根据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的,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含税)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份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含税)执行。 规定同时指出,通过特许权招标确定业主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按中标价格执行,中标价格不得高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电价。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光伏电价一般采用特许权招标、核准电价或者一事一议的办法。截至目前,中国一共进行了两轮光伏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中标上网电价分别为1.09/千瓦时和0.7288元-0.99元/千瓦时。 不过,本次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低于此前部分地方确定的光伏电价标准。据南都记者了解,江苏规划每千瓦时1.4元,青海省是每千瓦时1.15元,山东省标准略高,计划2010年投产的电价是每千瓦时1.7元,2011年投产的电价是每千瓦时1.4元,2012年投产的是每千瓦时1.2元。 2009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基准价为每度电1.50元,未来将以8%的速度下降,中国的光伏发电在未来5年~10年有望实现“平价上网”。 到2015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可望达到每度电1.00元,将实现配电侧的“平价上网”;2020年,光伏发电价格可望达到每度电0.60元,实现在发电的“平价上网”,届时常规上网电价也将会是这一水平。 随着中国光伏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十二五”期间国内市场在中国光伏企业销售市场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次,国内光伏企业将进入一轮新的产能扩张期,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出于打造垂直产业链的规划,会在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的硅料生产环节加大投资力度;第三,光伏行业的集中度会上升。 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随着未来光伏行业技术、资金等进入门槛的形成,国内光伏行业将进入一轮整合期,行业集中度会明显上升。 但近日国家发改委指出,目前在风电、太阳能大规模并网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对新能源并网发电不够积极。截至2009年底,我国1/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 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以及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等系列措施,予以解决。 由于目前光伏各项条件已经基本齐备,下半年将有可能正式实施《光伏上网电价法》。光伏产业的要素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后续随着国家政策在“十二五”逐一落实,光伏产业的井喷时代即将来临。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升级策略 就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分布区域看,试图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的省份主要集中于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的江苏,华中华南地区的湖北及广东省。 光伏产业是能源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牢牢地掌握光伏产业的控制权。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全球化,要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制定光伏产业升级策略: 政府在光伏产业中主要解决市场培育和产业规范的问题。要加快建立光伏产品和发电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标准及时转化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要尽快实施光伏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并且依靠政府的力量使我国的标准获得国外认可,减少企业赴国外检测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我国太阳能优质发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与中东部能源消费中心呈现逆向分布的特点。如果对大规模安装光伏并网进行补贴,财政将不堪重负。我国近期光伏发电的首要方向仍然是面向无电区的电力建设,同时根据相关科技攻关和前期产业化工作要求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系统电站,为启动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市场做好技术储备并积累运营经验。 2010年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制定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对多晶硅企业在生产规模、能耗和资源回收方面的门槛显着提高。 借助《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加快行业整合,形成协同发展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 政府要支持相关单位和企业从事从基础理论到生产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支持重点包括:在晶体硅材料提纯技术上实现进一步突破;努力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晶硅片厚度,减少晶体硅材料的消耗量;加大对薄膜电池、聚光电池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积极推动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为大规模应用做好技术和管理准备。 随着欧盟市场下调补贴并且需求趋于饱和,中国光伏厂商必须在海外开拓新兴市场。 中国光伏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海外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美国2010年7月通过了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将成为全球最重要、增长最快的市场。面对庞大市场以及贸易争端的风险,直接在出口国建厂或者与当地光伏厂商合作,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此举不仅能够避开贸易制裁的威胁,还能进一步扩大国内厂商的销售渠道。 全国能源发电产业介绍 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的发电形式是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核能发电。其他能源发电形式虽然有多种,但规模都不大。3种主要形式所占的地位因各国能源资源的构成不同而异。美、苏、英、意、中国等国以火力发电为主,其发电量在总发电中所占比重为70%以上。日、德的火电所占比重在60%以上。挪威、瑞典、瑞士、加拿大等国则以水力发电为主,其中挪威、瑞士的水力发电量均占总发电量的90%左右,加拿大超过70%,瑞典也超过60%。芬兰和南斯拉夫则水电与火电各占一半。法国以核电为主,其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中国的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受经济、技术等因素所限,水电只占总发电的20%左右。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在1980~1986年间,火电所占比重由70.2%逐年下降至63.7%,水电所占比重由21.3%降至20.3%,而核电所占比重则逐年上升,由8.2%升至15.6%。这一趋势反映出,随着石化燃料的短缺,核能发电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电: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转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而得到电力。科学家们以此水位落差的天然条件,有效的利用流力工程及机械物理等,精心搭配以达到最高的发电量,供人们使用廉价又无污染的电力。于1882年,首先记载应用水力发电的地方是美国威斯康辛州。到如今,水力发电的规模从第三世界乡间所用几十瓦的微小型,到大城市供电用几百万瓦的都有。 火力发电: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的方式的总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