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购进行时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编辑:郭燕 光伏  并购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秋石 采写:张广明 行业整体低迷,无疑为那些有并购意向的企业提供了抄底良机。 最新的并购案,是国内主要专注于薄膜电池业务的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控股”)收购德国太阳能电池大厂Q-Cells子公司Solibro

 

角色错位的并购
■ 文︱本刊记者 张广明

  尽管国内的光伏企业大多都只有几年的发展历程,但业内的并购行为却早已如影随形,这其中既有类似尚德电力收购上游硅料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整合,也不乏单纯为了规模以及技术的横向整合。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利益考量,将关联方资产通过注入上市公司等手段予以套现的做法。
  从现实的结果来看,一些并购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那些冀望通过“收购”来完成垂直一体化整合的企业,大多已经铩羽而归。而期许通过横向并购做大规模者,也多面临着产能过剩带来的设备大幅闲置的现状。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光伏业的并购而言,由于大多数被并购者还处于创业阶段,不少甚至是刚设立一两年的项目公司,因此导致许多参与并购者实际上充当了PE甚至是VC的角色,这种角色错位的并购,最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并购进行时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国内的光伏企业而言,即便是一些频临破产者,也很少有期待通过并购能达到“起死回生”的目的,“这与国外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上述人士称。
  客观地看,也的确正如该人士所言,虽然国内某些一线企业不时被传破产或被兼并,却仍在维持经营或苦苦挣扎。
当然,抛开这种较大体量的并购不说,一些相对较小的并购行为其实并不鲜见。
  2011年年末,业内传言早已深陷困境的赛维LDK发布消息称,将收购德国光伏企业Sunways AG的 33%的股权,并将以每股1.9欧元的价格要约收购该公司剩余股份。最新信息显示,通过进一步的要约收购,赛维LDK在Sunways AG的股份占比已经达到了70.88%,其他股东各自占股比例不到3%,赛维LDK已经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据了解,Sunways成立于1993年,是国际市场上光伏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之一,主业是为光伏电站提供其所需的硅基太阳能电池、逆变器、组件和系统集成等。
  而继赛维LDK之后,国内主攻薄膜电池技术的汉能控股,近日也宣称将收购德国太阳能电池厂商Q-Cells子公司Solibro的100%的股权。与汉能控股现有技术不同,Solibro主要生产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据称其相关产品具有全球最高的模组转换效率,达到了17.4%。
  虽然汉能控股并未对外宣布此次交易的价格,但外界预计该项收购可能高达5亿美元。但也有了解此次交易的人士表示,该项收购的价格“非常合理”,汉能没有花太多的钱。
  除了“走出去”参与并购外,国内企业间的收购也屡见不鲜。
  自在国内成功上市以来,超日太阳就开始了并购步伐。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收购了赛阳硅业100%股权、上海卫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及洛阳银电光伏材料有限公司65%的股权。
  此外,稍晚于超日太阳在国内上市成功的爱康科技等也频频涉足并购。该公司最新的收购行为是,通过旗下香港公司收购了苏州盛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38.82%的股权。
  如果再将时间稍微提前一些的话,会发现充当并购主角的不乏行业内一线企业的身影。比如尚德电力为了涉足上游,曾相继入股了江苏顺大、亚洲硅业以及荣德新能源等公司。
  而作为硅料龙头老大的保利协鑫,也多次通过收购协鑫集团旗下公司并入上市公司的方式,获得套现。
  各怀心腹事
  综观国内光伏企业的并购行为,并购方的诉求不一而足,有为技术者,也有为规模者,还有的则为了实现垂直一体化。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关联方借此机会实现个人利益诉求。
  为了实现技术目的的并购案,当以汉能控股收购Solibro居首。
  资料显示,Solibro主要从事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并在该技术领域拥有25年的研发历史。在2011年底,Solibro创造了当时的CIGS孔径区域转换效率17.4%的世界纪录,Q-CELLS曾希望在2016年能够实现连续生产口径平均效率为16.7%的CIGS组件产品,上述纪录无疑使得Q-CELLS的这个远景规划变得可能。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汉能控股通过此次收购,可能并不仅仅是为了技术这么简单,更长远的诉求应该是为了将来的资本运作增加筹码,比如为了实现公司的上市等。
  “在晶硅电池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薄膜电池的竞争优势已经进一步丧失,对于汉能控股这种此前已经下了很大血本投资这一领域的企业而言,接下来如何继续讲好这个故事则成为首要问题。在此种情况下,通过收购其他技术,以为将来的资本退出增加筹码则至关重要。”上述人士表示。
  相关资料显示,自2009年7月签订与广东省河源市的投资协议开始,到2010年年底,汉能控股已经在国内签下8个生产基地项目协议,总投资额超过1300亿元。 根据规划,至2012年底,其薄膜光伏产能将达到3GW。
  与之相比,一些公司的并购则着力于扩大规模以及完成对上下游的完整布局。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诸如尚德电力。为了弥补上游的短板,尚德电力曾涉足多起并购案,包括入股江苏顺大、亚洲硅业以及稍晚点的荣德新能源等。
  存在类似意图的不止尚德电力一家公司。国内的一些二三线企业,如超日太阳等,也都进行了类似的收购。超日太阳收购的银电光伏,主要业务为单晶硅拉棒、铸锭项目,赛阳硅业则主要从事多晶硅制造。
  此外,硅料龙头保利协鑫也先后数次收购关联方持有的企业,其中包括从事电力及蒸汽生产及销售的徐州再生能源、生产硅料的四川硅业等。
  当然,跳出光伏行业来看,类似的收购在国内股市中本就屡见不鲜,只不过是打着“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的名号罢了。
  致命的硬伤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或许是许多并购方的最终写照。
  以尚德电力收购主营多晶硅业务的江苏顺大为例,受当时的市场形势影响,以及后者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缺
陷,随后尚德电力不得不自吞苦果为该笔交易计提高额的资产减值损失。
  类似的情况,恐怕尚德电力不会是最后一起。
  2010年11月才成功上市的超日太阳,距今才一年多的时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