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秋石 采写:张广明
行业整体低迷,无疑为那些有并购意向的企业提供了抄底良机。
最新的并购案,是国内主要专注于薄膜电池业务的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控股”)收购德国太阳能电池大厂Q-Cells子公司Solibro
垂直一体化之殇
■ 文︱本刊记者 张广明
面对在追逐垂直一体化模式方面已付出的不菲的代价,许多企业开始冷静下来。
于2011年成功在港上市的顺风光电新近发布公告称,鉴于目前的经济环境,将终止对江苏聚能硅业的收购意向。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顺风光电终止此次收购不排除与香港市场较严的监管制度、自身股价等因素有关,但也是在当前市况下企业开始冷静对待进军中上游的一个信号。
目前仍在维持生产的国内某多晶硅企业的一位高管认为,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除了国内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尚能维持一定产能外,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丧失了竞争力。“据我所知,国内真正实现冷氢化闭环生产的只有江苏中能、洛阳中硅这两家企业,其他绝大部分仍然在延用热氢化技术。在韩国OCI、德国瓦克等外国企业倾销的背景下,对于许多下游的组件企业而言,其关联企业生产的多晶硅的价格,已经要远远高于对外采购的价格了。”
而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也不乏一线企业折戟在硅料方面。
折戟一体化
对于许多下游电池组件企业而言,硅料可能是一个永远的伤痛。
在2011年的四季报中,巨额的资产减值计提暴露了英利在上游业务的真实情况。在该期报告中,英利对其多晶硅业务计提了超过22亿元的资产减值。
而根据英利此前的描述,作为英利的全资子公司,六九硅业于2008年3月注册成立。其多晶硅项目一期设计产能3000吨/年,于2010年8月实现商业化生产。该项目采用新硅烷法生产多晶硅,居世界领先水平,是中国首家半导体级多晶硅及气体生产基地。
但该项目从真正投产到英利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仅仅只相隔了一年多的时间。
对于外界的质疑,英利当时回应称,此次减值是一次性的操作,只是会计计算上的损失,不会对公司的实际运营和现金流造成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公司组件的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
但英利集团旗下子公司英利中国的一项发债公告,却暴露了该事件的真相。作为英利集团主要的业务载体,英利中国2011年的前五大硅料供应商,全部是外部企业。
英利中国在报告中还进一步透露,六九硅业2011 计划产量仅为1000 吨,只能实现很小的一部分硅料供应。
无独有偶,作为另一家主要的组件企业,尚德电力也对其投资的江苏顺大计提了相应的减值损失。
顺大控股地处扬州经济开发区,一期工程于2008年1月开始设备安装,9月设备安装完成,10月投产。2008年5月,尚德电力宣布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英联和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伟俊投资基金(Waichun Investment Fund)所持顺大控股部分股份,交易金额为9890万美元。
然而,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尚德对顺大控股的投资并未达到预期,随后又相继投资了荣德新能源、亚洲硅业等。
除了这些一线企业外,包括超日太阳、横店东磁等许多二三线企业也纷纷进军上游,以实现垂直一体化的目标。
超日太阳则通过收购赛阳硅业进军上游,后者成立于2008 年 6 月,主业为年产2000 吨多晶硅项目,项目一期为年产1000多吨项目,项目试产预计在 2012 年下半年进行。
不出意外的话,超日太阳的多晶硅业务,也面临着一投产即亏损的局面。
面临类似局面的企业还有盾安环境。
在2011年年报中,盾安环境原定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已经于当年9月份试投产,且产能进一步扩大到5000吨。在成本方面,盾安环境表示,力争到2012年年底,多晶硅产量达到350-400吨/月,电耗达到100度/吨,成本控制到25美元/吨。
而以市场行情来看,即便盾安环境能够将成本控制到这一水平,也仅与一些国外厂商的现行销售价格持平,其正常营运仍面临着较大压力。
技术性掣肘
在前述多晶硅企业高管看来,许多企业之所以纷纷在硅料项目投资上出现失误,除了与行业环境巨变有关外,也有技术不过关的原因。
“国内大部分硅料企业都应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但其中能实现冷氢化闭环生产的也就两三家,绝大部分仍然使用的是热氢化工艺。尽管后者也可以实现闭环生产,但要再另外加一个合成系统,二者之间的成本有不小的差距。”
据他介绍,冷氢化技术最大的困难在于技术来源问题。“据我所知,有一些公司可能有进一步的扩产计划,或者现有的热氢化产能不够准备上冷氢化技术,但却在技术来源上很纠结。因为全球在冷氢化技术上实现得比较好的几家企业,不太可能轻易将自己的技术转让给他人。那么,这些公司就只能去找那些技术改造公司,尽管现在各种新技术的公司多,但真真假假却不那么容易分得清楚。”
综合相关资料的分析来看,尚德电力对顺大控股的投资失利,可能就出在技术方面。
据一位曾去顺大公司调研过的人士介绍,虽然顺大方面介绍其还原电耗在50~60KWh/kg、综合电耗130~135 KWh/kg,但从该公司的后续发展情况来看,该技术指标存在着一定的水分。
而英利对六九硅业的投资失误,也被许多人认为,与英利所选择的技术不当存在很大关系。
新的迹象
尽管垂直化、专业化孰优孰劣可能还很难定论,但就近期业内一些垂直一体化企业在战略调整方面所释放出来的信息来看,已有不少企业开始重新思考这一模式的可持续问题。
顺风光电终止收购聚能硅业的理由是,由于目前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以及认为整合聚能硅业所带来的预期协同效应可能无法按照公司最初的期望而实现,故董事会已决定不再进行可能收购事项,意向书已因而终止。
该公司在4月份曾宣布与恒达国际及莫卫华订立意向书,拟收购江苏聚能硅业全部权益,代价将以发行新股和/或可换股债券支付。
据了解,聚能硅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硅片,尤其是单晶硅片。该公司2011年底产能将达到650MW,实际产量预计达350MW以上。
在此前的2月份,顺丰光电曾与保利协鑫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向后者采购硅料和硅片。同时,保利协鑫则将向其采购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分析人士认为,顺丰光电终止此次收购,可能主要也是基于其自身的特殊情况——该公司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股价已经由发行时的1.11港元降至目前的0.2港元左右。此次停止收购,可能也与尽量减少未知风险以便稳定股价有关。
实际上,以目前的市场形势而言,进军中上游未必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据我所知,尽管国内有的一线企业仍然还在坚持用自己生产的硅料,但仅成本上就已经要高于对外采购的价格了,这肯定要削弱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上述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