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科院电工所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室主任王文静
目前太阳能电池行业有一些潜在规则还没有完全理顺,如果把这些规则明确地表述出来,对整个行业都是有很大益处的,一致性就是其中之一
■ 文︱吴军杰
欧洲针对中国光伏产
都已经成型,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相反应该说技术含量很高,因为其中集成了很多先进的技术,甚至一些技术还处于试用阶段就在中国实现了产业化运用。比如一些核心设备和浆料材料等,全世界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能够生产,而且产品更新换代还非常快,几个月就更新一次,绝对有技术含量。
如果说光伏没有技术含量,那么,要是没有这些原材料、设备和工艺控制,有几个企业能够生产出现在的产品来?
其实,光伏行业有一个与其它高科技行业完全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很明显的技术开放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
光伏的不少技术和工艺都掌握在设备制造商手里,而且是完全对外公开卖的,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交易,只要有资金有投资,谁都可以买到最先进的技术。
所以,我觉得,光伏不是没有技术含量,而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发展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高技术竞争。也正是这种开放的模式,让光伏技术的推广和成本得以降低,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么大的进步。
《太阳能发电》杂志:也就是说,光伏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技术的发展模式?
王文静:对,尤其是晶体硅电池技术。包括欧美的一些大企业,他们也想建立竞争壁垒,但要实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就拿高效电池来说,ECN 跟英利合作研发“熊猫”技术,尚德则和新南威尔士做“冥王星”,都是想形成高的技术壁垒,但却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研发合作中的利益也是分上下游的,设备商有设备商的利益考量,英利尚德也各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上下游之间不可能形成铁板一块,很容易就被人通过突破利益链而打破技术壁垒,因为无论设备商还是电池商,都想过好日子,都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实际上,正是这种模式,也就是大家各发各的财,技术研发在一个层次,设备制造商在一个层次,才促进这个行业共同往前走,才让光伏发电的效率提升这么快,也才让光伏系统的价格如此快速地降下来。这是与传统的高新技术发展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模式。
一致性将成为行业主要规则
《太阳能发电》杂志:根据常识,晶体硅电池技术的光电转换效率的物理极限是28% 左右,您怎么看待这一电池技术的前景?
王文静:理论上来说,晶体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以达到28%。目前,已经有晶体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能做到21%-23%,组件做到了20% 以上,越来越接近理论极限了。
当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可能再提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成本做得更低,如何把产品的一致性做得更好,如何实现大规模的降低成本,这样的话,这种技术才具有更多的竞争力。做到这些,这个技术就真的成熟了。当然,那个时候,可能晶体硅技术的历史使命也就接近完成了。
不过,真要达到晶体硅电池的物理极限,时间也短不了。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以后,继续提升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而且还要实现更低的成本,其他电池技术想要追上来恐怕也不太容易。我觉得,至少在10 年20 年左右的时间内,晶体硅电池技术的竞争力还是非常明显的。
《太阳能发电》杂志:近期来看,单晶硅电池技术的行情更差一些,因此有人开始怀疑单晶硅电池技术的生存空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文静:行情都是一阵一阵的,有时候是单晶硅电池好,有时候是多晶硅电池好。目前的市场由于成本压力更大,大家都在追求低价格,而单晶硅电池的成本相对来说较高一些,所以比较吃亏。
但是,单晶硅电池技术绝对是有前途的,因为很多高效技术只能用在单晶硅电池上,比如三洋的HIT、SunPower 背电极技术,都无法用到多晶硅电池上。
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单晶硅电池技术才能得到高效电池,而多晶硅电池本来走的就是低成本路线。
当然,因为单晶硅电池的确要贵一点,所以当市场在打价格战的时候,多晶硅硅电池就占了点便宜。但当大家都开始注重发电效率时,因为占地面积和平衡系统要小一些,所以单晶硅电池的竞争力可能又会多一点。
不过,单晶硅电池的衰减比多晶硅电池高一些,如果将来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