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学派认为,企业的优势应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和管理,政府不应直接插手企业间的竞争,更不应帮助企业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然而回顾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泡沫之前政府的偏向性政策,还是泡沫之后政府的国有化救赎,中国光伏企业和政府之间始终牵扯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这确令西方人有理由对
度膨胀,但也的确培养了很多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很多人毕业于海外名校,既富有创造力也十分国际化,这样一个人才队伍比企业本身更宝贵。
只是目前整个行业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大量产能闲置,企业上下游之间欠款数量庞大,而且账期极长,几乎所有电池和组件企业都陷入巨额亏损。作为行业细胞的企业,正在大量凋亡,导致行业生态严重恶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产业链开始萎缩,甚至断裂。在这其中,人才队伍的迅速流失将对中国光伏行业造成不可复原的永久性伤害。因此,对整个行业的救助迫在眉睫。 如何拯救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对中国光伏业的救助应多方并举,内外并重。 有人将中国光伏业的现状困境归咎于中国企业过于倚重海外市场,其实并不公正。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庞大市场份额其实是市场的选择和竞争的结果,反而是中国企业的成就。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海外市场,政府部门应积极同欧洲贸易监管机构以及欧盟主要国家斡旋,避免发生和美国那样的贸易对立状况。 就算是面对美国市场,企业也可以选择其他管道以绕开“双反”制裁,尽可能减少市场份额损失,保持中国组件在美国市场的品牌存在和营销网络,以保证当三年后“双反”制裁到期后,中国企业能迅速卷土重来。 其次,中国政府也可以学习韩国政府全球推销核电的努力,带领中国光伏企业组团前往北非、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推广中国的光伏电站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企业开拓新市场。 另外,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也有必要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竞争的调节机制,以避免中国企业之间对海外市场的恶性竞争。稳定了海外市场,就能保证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 除了稳定海外市场以外,国内市场开源也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国家对于光伏装机有诸多补贴措施,包括上网电价、金太阳工程、BIPV项目等,国内的光伏装机也一跃翻了数倍,但仍然有很多体制红利可以释放,例如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的放开、允许发电企业不通过电网同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措施。随着未来光伏发电成本的迅速下降,国内的光伏市场也将进入消费端平价,甚至发电端平价的时代。 同时,政府对于光伏企业的扶持模式也应该改变,与其将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救助那些“大到不能倒”的大企业身上,还不如将资源注入那些规模虽小,但更具创新优势的光伏企业和团队身上。 对于光伏企业而言,纯产能扩张式的发展方式已是明日黄花。技术研发的进步、商业模式的改革,才应成为企业未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