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去年全球对能源转型的投资为1.8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水平,但这远远满足不了能源转型成功所需的投资,该公司预计今后每年新能源投资需求将高达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人类要最终告别碳氢化合物,从现在开始在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投资要翻番。钱从哪里来?这几乎是世界各地推进能源转型的最大难题。 一般认为,能源转型乃大势所趋,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这一点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早已成为共识。也正因如此,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在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发展新能源,以便尽早实现净零目标。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倡导,另一方面则需要私人投资配合,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但从目前状况看,能源转型停滞不前,去年相关投资甚至出现倒退。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更优先的事项。随着越来越多分析师开始就高利率政策对行业转型的影响发出警告,投资者也开始转向石油和天然气,某些地方又开始依赖煤炭开采。环境投资意愿减弱造成全球能源转型资金缺口严重,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近三分之二的资金来自私营部门投资,而私人领域投资风向经常会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政府政策支持是吸引投资的先决条件,如能源定价政策和市场放松管制。以核能为例,近年来,由于全球能源危机的影响,核能在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复兴。去年年底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有22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将核电容量增加2倍。今年3月份,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核能峰会。尽管在政策层面做足了功课,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各大投行似乎不愿意为估算的全球核工业发展到2050年所需的5万亿美元提供资金,原因是风险太高。 与此同时,传统化石燃料产业也在尽力吸引更多投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海赛姆·盖斯认为,到204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23%,为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石油市场需要12.1万亿美元的投资。他还断言,即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希望将其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2倍,也没有一种可再生能源能够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目前,风能和太阳能仅占全球能源供应的3%,而电动汽车的渗透率约为3%。相比之下,化石燃料仍占世界能源供应的80%左右。可见,全球对于化石燃料的需求增长很难在短期内见顶,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资金短缺,成本因素是能源转型的难点所在。欧盟国家去年遭遇转型成本难题,在原材料成本飙升、高利率导致借贷成本上升和供应链受到阻碍的情况下,风能和太阳能等行业举步维艰。其中,仅太阳能行业的成本就增加了23%。另据统计,2023年欧盟风电装机容量增加了16.2吉瓦,但离目标要求的每年增加30吉瓦的风电装机容量还差很远。成本激增使许多转型项目在经济上变得不可行,导致欧洲政府组织的可再生能源招标参与度降低,新能源企业投资更加谨慎。 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投资增长。相较于起步晚、投资少的美国和欧洲,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方面先行一步,取得领先优势。为了强化本国竞争力,美国率先出台引发争议的《通胀削减法案》,计划筹集3690亿美元资金用于投资补贴新能源与碳排放产业,旨在保护和促进国内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欧盟则通过《净零工业法案》和《供应链法》等工具手段,旨在保护本土工业。可以肯定地说,单靠保护主义和政府税收补贴是无法吸引私人投资的,最终也不能保障能源转型成功。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加大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投资刻不容缓。世界各国只有通过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拆除保护主义藩篱,才能抓住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绿色能源转型的重大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