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光伏产业链面临重构 多元化布局将成厂商脱颖而出关键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jianping 光伏产业

美国“对等关税”对全球及中国光伏供应链将产生何种影响?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家行业机构发布了最新分析。

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认为,单以税率来看,土耳其、印尼与印度输美之光伏电池、组件理论上最具优势,输美仍具性价比,但实际上,输美供给仍需考虑到各国电池实际产能。

例如,印度、土耳其因本土电池产能较为稀缺,甚至不足以供给当地组件端,并且美国当前同样面临电池产能不足的问题,InfoLink判断,在对外实施贸易壁垒的背景下,美国光伏市场短期内仍需从印尼、老挝等电池产能较完备的国家进口光伏产品,综合考虑下,又以印尼产品最具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产品直接输美情况将如何演变?据分析,中国产品即便叠加税率后,因为具备成本优势,产品直接输美价格其实仍具竞争力,然而,因美国双反调查具回溯性,若中国厂家当年度因双反税率较低而大量出口美国,未来双反调查时厂家便可能被列为“中国实体”,单反倾销税率就高达238.95%。

因此,在当初双反实施后,中国光伏厂家为避免政策风险,近年鲜少将产品直接输美,InfoLink判断,即便特朗普本次针对中国大幅调升税率,对于中国光伏厂家的影响仍相对有限。

综上所述,InfoLink认为,对于美国光伏市场来说,电池产能不足是当前关键问题。2025年一季度美国组件产能达50.5GW,但本土电池产能仅有2.3GW,排除薄膜组件产能后,美国仍有约37GW的电池产能缺口,预期美国仍需进口印尼、老挝产品。

“然而,假设印尼、老挝无法完全支撑订单需求,部分量体可能还得从印度或有双反税率的马来西亚进口。”InfoLink判断,总体来看,税率上升势必将推高美国光伏项目成本,供应链价格可能也需调涨以应对关税压力。

此外,InfoLink指出,随着各国持续与美国磋商关税条件,若未来仍有高额“对等关税”风险,光伏制造商可能也需要调整海外布局,可能逐步转向税率较低、产能尚未饱和的中东或非洲地区,以分散政策风险,最终能否建立多元市场销售与品牌价值,将是厂家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事实上,近两年,多家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在中东地区新建产能,其中,TCL中环正推动在沙特阿拉伯建设年产20GW光伏硅片工厂;钧达股份计划在阿曼投资建设年产10GW的TOPCon高效光伏电池产能;晶科能源、协鑫科技等厂商也有中东建厂的规划。

无独有偶,SMM上海有色网也针对美国关税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做了解读。

分环节来看,该机构认为,多晶硅全球超95%的产能落户于国内,进出口贸易量较少,对市场供需及价格影响极为有限。但是,国内对美国进口多晶硅的双反调查以及此次“对等关税”或将影响从美多晶硅进口量,据SMM统计,美国境内多晶硅产能主要为瓦克、Hemlock以及REC,其中REC产能于年初已经彻底关停,对整体供需而言影响有限。

硅片环节,整体对美出口量有限,短期内影响较少,此前主要为老挝和泰国有部分切片产能。值得注意的是,某头部硅片企业目前已经在沙特投建10GW硅片产能且远期仍有10GW扩建规划。此次沙特对美关税仅为10%,或将从中受益。

远期看,随着对东南亚电池片关税增加,美国电池片本土化程度有概率出现增加,未来对硅片进口需求有增加的潜力。

至于对组件的影响,SMM指出,近年来,美国持续推动光伏组件本土化生产,但受制于美国本土光伏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电池及组件辅材均主要依赖进口,且此前多来自于东南亚。

本轮关税调整后,一方面美国光伏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美国光伏项目经济性大打折扣,影响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对于以出口美国为主的厂商来说,业务进一步遭受打击,但部分低关税产地的经济性开始凸显,中国以外地区的光伏产业链布局开始重构。此外,东南亚地区电池开工或许后期将受影响,部分市场人士判断后续供应有回流国内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国地区为我国石英坩埚用高纯石英内层砂的主要来源,每年贸易量接近4万吨。SMM判断,从美国进口的石英砂的价格或将受到关税的影响提高,从而形成国内坩埚成本上升的隐患,此外亦有国产砂适当替代进口砂作为代生产的可能性,国内石英砂成交情况有望转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