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立统一角度来看,安全稳定、经济可行、清洁低碳是能源发展所必须坚持的三个方向。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决定发展能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在当前全球能源电力产业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
从对立统一角度来看,安全稳定、经济可行、清洁低碳是能源发展所必须坚持的三个方向。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决定发展能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在当前全球能源电力产业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常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对当前能源格局提出重大挑战。加快推动能源战略转型、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创建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和剧烈变革的时代,唯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不确定性、非连续性、社会断层、动荡冲突、跨界融合等都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还有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能源电力企业要想顺利冲出突围、赢得竞争优势,不能再用过去的惯性思维指导未来,用一个形象时髦的比喻来说,就是“用旧世界的地图是不可能发现新大陆的”。 为此,在“双碳”目标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必须要牢固树立和坚持“七大思维”,全面提升研究能源新情况、解决能源新问题的能力,全力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新阶段、新格局。 树立七大思维,厚植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沃土 以战略思维引领未来发展 简而言之,战略就是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亦即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有什么样的战略思维,决定了能达到什么样的经营维度和发展高度。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历来重视战略的引领作用,其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离不开每一个发展阶段战略的精心呵护和具体指导。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其实,战略思维的核心在于要有全局观念,胸怀大局,统筹兼顾。特别是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让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战略任务,不仅将导致能源电力产业链重构,而且会带来发展方式系统性变革,特别是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未来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既要置身“阶段”看问题,更要放眼长远夯基垒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未来我国能源电力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当围绕以下三大方面展开: 节能提效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先手棋”。《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这表明在我国能源电力的战略转型过程中,要把节能提效放在能源战略之首。我国目前的能源强度是欧盟25国的近4倍、美国的3倍多和日本的6倍多,这反映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还有很大的节能和提效空间。总的来看,节能提效不但避免能源浪费的最有效途径,而且是实现减排的最大主力军。 清洁低碳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屠龙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人类共同关注,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主阵地”的能源电力行业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要从战略高度思考未来能源电力发展之路,需要从现在开始加速进行能源由高碳向低碳的战略转型,着力打造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在有效增加能源供给总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碳排放的增加速度和数量,否则如果2030年前碳达峰时的碳峰值过高,那么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就越渺茫。 安全高效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必杀技”。保障安全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这需要从战略安全、运行安全、应急安全等多个维度,加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建设,有效推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定位转换,打造更为灵活、柔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电力系统,从根本上破解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难题与“短板”。 以历史思维增强使命担当 我国能源电力发轫于清德宗光绪八年,几乎与欧美同步,略早于日本。1882年4月,英国人立德尔在上海创办建成我国第一家发电厂,装机容量虽仅12千瓦,但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由此诞生。 我国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和新中国的成立息息相关。1941年,第一个红色电厂在延安阎店子创立,尽管功率仅3千瓦,却是我党领导电力实业的开端。新中国成立之日便组建成立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煤炭、电力和石油工业。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已建立了比较齐全的能源电力工业体系,1978年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达5712万千瓦,比建国初增长了31倍,为国民经济发展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电力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不仅传统煤电、水电得到较快发展,而且新能源也初露头角,1983年我国第一座光伏电站在甘肃兰州诞生,1986年第一座并网风电厂在山东建设,1991年第一核电站在浙江建成投产,相应地分别结束了中国大陆无光伏发电、风电和核电的历史。到1996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装机规模均达到世界第二位,并开始进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全面开花的时期。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能源电力迈入高速度、大规模发展时期。2004年以三峡电站7号机投产为标志,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亿千瓦;2011年新疆乌苏热电厂2号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0亿千瓦大关。另外,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首次突破1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风电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网从超高压进入到特高压时代,是世界第一个拥有特高压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能源电力迈入规模效益并重高质量发展时期。2012年底我国电力实现“村村通”,2015年光伏发电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2016年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达22%,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21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表明我国能源电力结构转型取得重大改善。目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近26亿千瓦,无论装机规模、发电量还是电网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业已形成风光水火核生储氢全产业发展格局,从世界电力大国迈向世界电力强国之林。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尊重历史方可开创未来。如今,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又站在新的历史路口,面对能源电力低碳清洁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难点,我们更要以历史眼光、历史思维客观看待之,强化历史担当,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切实认清发展形势、主动把握战略趋势、高举能源转型大旗,努力再创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新局面、新辉煌。 以辩证思维化解矛盾难题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辩证思维是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最重要思维方法,也就是在直面能源电力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要树立对立统一的思维,善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坚持矛盾和发展的观点,抓住问题的重点核心,找准主要矛盾和分清次要矛盾,真正洞察能源电力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牢牢抓住能源电力转型的“牛鼻子”,稳住能源电力供应的“基本盘”。 进入新发展阶段,长期困扰能源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约束、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三大问题,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在实现“双碳”目标之前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电力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电力系统的迫切需要与电力市场发展不充分、结构调整不到位、产业链不协同之间的矛盾。 之所以这样说,这是因为经过70余年发展,曾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力供需不足的矛盾得到充分缓解,已经达到了供需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的阶段。我国能源电力现已基本解决了“吃饱”问题,下一步要重点在于解决“吃好”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树立和坚持辩证思维,才能有效解决能源电力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大家都知道,能源界有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是指能源的清洁性、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三者之间不可能相互“兼顾”、彼此“成就”。也就是说,如果一国要寻求稳定与廉价的能源,那么能源的清洁性将难以同时保证;如果要追求清洁的能源,那么能源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就难以相互兼顾。 总体而言,从对立统一角度来看,安全稳定、经济可行、清洁低碳是能源发展所必须坚持的三个方向,意味着能源领域“不可能三角”将长期存在,会伴随经济发展、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落实的全过程,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 但从另一方面讲,对新一代能源电力系统而言,就是要把“不可能三角理论”变成“可能三角理论”。实际上,安全稳定、价格低廉、清洁低碳即体现了能源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又是全社会对于能源电力发展的最终不懈追求,需要辩证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为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旨在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不但要实现能源清洁性,切实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而且要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和系统稳定,维持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环环相扣、供应链前后端供给需求关联耦合和动态平衡的状态,具备足够的抵御和抗衡外部风险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能源的经济性,持续降低能源的生产成本,推动能源整体效率提升,有效防止能源电力价格大幅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