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于上周投票通过了2014年欧盟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惠安排,大量减少享受普惠制(普遍优惠制)的国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将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政策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首当其冲,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欧盟对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新能源补贴也大幅下降,使得我国光伏业遭受重创。有分析称,这
欧洲于上周投票通过了2014年欧盟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惠安排,大量减少享受普惠制(普遍优惠制)的国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将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政策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首当其冲,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欧盟对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新能源补贴也大幅下降,使得我国光伏业遭受重创。有分析称,这一政策将使产能过剩的新能源产业受到不小的冲击。
对于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态势,中国面对的挑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周圆桌会议,我们特邀两位能源问题方面的专家,为您分析新能源问题。
技术是新能源开发的难题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一浪高过一浪,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开发新能源的政策。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目前全球范围内能源领域面对两个问题需要解决:1.需求问题,人类需要能源来满足日常生活,但常规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还在逐步减少;2.发展问题,全球国家在使用常规能源过程中遇到了气候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人们需要改变这一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说,这两个问题目前都比较紧迫,林伯强分析称,现在的气候问题已经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目前的情况尤为迫切,多数国家的投入又比较大,科研人员也比较有动力。再加上目前仍不断深入的信息技术,下一场工业革命极有可能发生在新能源领域。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管清友说,新能源的开发都在进行,只是每次在油价高企时,更能引起多数人的关注。但从长远来看,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在技术上仍受到很大制约,从目前来看,这个难题在短期内不容易解决。
林伯强认为,如果最后能发生技术革命,也与前两次一样,会研制出标志性产品,而这种产品极有可能以大规模利用太阳能为标志。目前太阳能方面的研究发展比较快,但仍需要技术突破,距离大规模使用还有一段时间。
各国水平旗鼓相当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只是最近两年逐渐慢了下来。
林伯强分析称,1.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目前我国的风能、太阳能的产能都是全球第一,基本上在所有的新能源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而这一问题只能靠国内慢慢消化。2.中国太阳能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欧洲补贴多,中国的制造能力强,这之间算是一个很好的配合。但后来,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对他们有很大冲击,已经成为西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威胁,就逐渐收紧他们的贸易政策。
而管清友则认为,如同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在投入使用很多年后,才开始盈利。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的产能过剩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看如何治理,通过市场调节产能过剩,整个新能源行业就会更健康。如果不能面对外来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冲击,新能源企业就无法健康成长。
林伯强强调说:除产能过剩外,先期的规划也要从中汲取经验。地方政府在对新能源侧重方面也要有针对性,新能源产业作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科研开发和产品利用这些周期长、见效慢的方面,做好服务环节;而非过去倾向于投资设备生产方面。
政府管理要有所侧重
新能源的迫切需求,能够促进经济有较大增长,形成增长点。欧美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主要在争夺新兴产业的话语权,希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林伯强分析称,各国在新能源研究领域的水平比较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不像计算机领域中美国一枝独秀。今后哪个国家能够脱颖而出,目前还没有国家能表现出来。
管清友则表示,欧美虽然都关注新能源,但侧重点不同,美国主要关注非化石能源,如页岩气;欧洲主要关注风能和太阳能。中国与美欧的情况都不同,在新能源开发方面,既要学习美国也要学习欧洲,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林伯强表示,就目前来说,中国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有可能后来居上。他从三个方面分析称:1.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国民购买力也在进一步提升;2.科研成本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也相对便宜;3.相比深陷金融危机中的欧美国家,中国不缺钱。如果这三个方面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国在未来新能源行业有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在政策方面,多数国家都通过补贴和政府投入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欧洲在风能和太阳能稍微突出,只是研究时间相对稍长,投入更多一点。
核心观点
地方政府在对新能源侧重方面也要有针对性,新能源产业作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科研开发和产品利用这些周期长、见效慢的方面,做好服务环节;而非倾向于投资设备生产方面。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的产能过剩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看如何治理,通过市场调节产能过剩,整个新能源行业就会更健康。如果不能面对外来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冲击,新能源企业就无法健康成长。
——管清友(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