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中国光伏企业现状调查
河北省:确定光伏产业布局图,形成保定、邢台、廊坊三大产业集聚区,涌现英利、晶龙、新奥三大龙头企业。
江西省:2015年全省光伏产业收入2500亿元,光伏发电成本控制在每千瓦时1元以内。
江苏省:将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新能源光伏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甘肃省:预计到2015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600万千瓦以上。
黑龙江省:编制完成了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规划,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工业城市。
山东省:到“十二五”末,把德州、济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太阳能产业基地,形成潍坊、东营、威海、菏泽太阳能产业集群。
湖南省:除了5月出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在计划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正经历着“双反”大战的中国光伏企业日子并不好过。11月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江苏、河北、青海、山东、湖南、江西、黑龙江等省份的光伏市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光伏企业都有停产的状况,尤其是晶硅生产企业。
受整体环境不景气影响,中小型光伏企业岌岌可危。
光伏市场的低落或许带来了企业情绪的低落。记者联系的三十余家光伏企业中有明确回复的不到一半。其中,江苏省光伏企业普遍闭口不言,江苏绿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明确表示不接受记者采访,徐州超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网站主页上的电话已经停机,甚至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工作人员也表示,之前可以接受记者采访,最近一段时间不会接受采访。
而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行业状况不乐观已经成为共识,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缺人才、缺协作,成为制约中国光伏企业发展的五大瓶颈。有中小企业坦言,政府层面制定的扶持“六大六小”等政策对大企业而言有利,对多数的中小光伏企业改变困境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呼吁改善光伏市场大环境。
但对光伏市场的信心依旧存在,接受调查的人士普遍认为,明年下半年,中国光伏企业的状况或有好转,但是阵痛期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