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我国对新能源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能源并网环境得以实质性改善后,业内对分布式能源发展前景与应用的讨论也日益激烈,其中,如何建立现代电力体制与启动国内智能微网建设渐成关注热点。近日,在国家能源局与能源基金会召开的“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的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透露,一份自2011年由中科院承接、规模达150兆瓦的国家能源局关于“30个微网试点建设”课题初步研究结果已上报给国家相关部门。
我国新能源应用市场大规模启动在即,智能微网受到来自政府、行业前所未有的关注。许洪华说:“我国在‘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出了于2015年建成30个新能源微网示范工程,尽管项目总规模不大,但意义深远。未来我国智能微网发展潜力巨大,目前至少有近400多个原来依靠柴油、小水电供电的住人岛屿和700多个独立的光伏电站急需建设智能微网。”
“智能微网”辨析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智能电网”、“坚强智能电网”、“智能微电网”等新兴词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智能电网的认识不清及混淆。事实上,智能电网的概念在2006年由美国率先提出,其目的是把最新的信息化、通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从而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为了适用分布式能源发展,在用户侧兴起的电网建设与运营模式,也被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题中议。
目前,美国这一“智能电网”的提法逐渐得到了各国的共识,我国也不例外。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电力市场至少拥有3000家以上的电力公司共存,与我国电网“大一统”的模式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为区别于美国提出的“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在其坚持发展“全国上下一张网、坚决发展特高压”的背景下,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即建设从上到下的坚强的智能电网,同时将智能微网视为“大一统”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
但从全世界的智能微电网发展方向来看,我国提出的智能微电网的概念与世界通行的“智能电网”概念更为接近,因此可以看出,国网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与国际上通行的“智能电网”在概念上存在着明显区别。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智能微电网看成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能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目前,从类型上分,智能微网分为联网型微网和独立型微网。其中,联网型微网又分并网和独立两种工作运行模式。在并网工作模式下,智能微网与大电网中、低压配电网并网运行,互为支撑,实现能量的双向交换。在外部电网故障情况下,可实现无缝切换到独立运行模式,满足自身系统的用电需求。另一种独立型微网则更加适合在海岛、边远地区等地为用户供电,不用考虑和常规电网连接,仅利用自身的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设备满足微网内负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