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江:当前光伏危机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2-11-29 09:11:58 太阳能发电网
       当前,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光伏产品制造能力增速过快,而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导致产业陷入严重阶段性失衡。与此同时,美欧也相继向我光伏产品发起“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加剧了产业困境。在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下,我国光伏企业全线亏损,新兴产业面临空前危机。在此背景下,各级政

于当前组件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企业普遍存在亏损,且这些企业负债率较高。据统计,我国十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负债额高达175亿美元,平均负债率达到近70%,因此这些企业自顾不暇,更遑论有多余资金进行兼并整合。而一些欲涉足光伏产业的大型国企,本着并购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在观望,等待最佳进入时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大型光伏企业竞争失利可能导致如下后果:一是会导致大量员工失业,产生潜在的稳定问题;二是拖垮供应商(三角债问题),引发多诺米骨牌式的企业倒闭潮;三是由于呆坏账可能引爆区域金融危机。

  五、国外贸易纠纷不断,扶持政策难以切入。目前美国商务部已对我国光伏产品做出终裁,征收23-249%不等关税,美国的做法起到了一个坏榜样作用,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效仿,甚至搭便车,如目前欧盟的立案调查正在进行,印度、澳大利亚等也在蠢蠢欲动。虽然如此,光伏产业今日之困境主要源于产能增速远高于市场增速,加上产业技术较为成熟,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力差别不大所造成,国际贸易纠纷只不过加重了产业的困境。国际贸易纠纷有欧美有意打压我新兴产业的意图,但国内部分地方政府过多涉足产业的做法也值得商榷。产业出现危机,政府不能袖手旁观,但政府一旦涉足又极易被国外有心人士利用,认为政府过多介入产业,不利于自由贸易,开始在贸易壁垒中做文章。当前我国光伏企业普遍对贸易壁垒调查存在幻想,一方面希望通过政府层面的沟通能够解决此次贸易纠纷,另一方面又希望政府对自己施以援手,助其走出困境,但这是一个两难选择。欧盟企业也在对欧盟政府施加压力,一方面希望欧盟对我国政府施压,减少政府对产业的干涉,另一方面也希望欧盟能效仿中国政府对本土企业扶持帮助。这不仅不利于中欧光伏贸易纠纷的化解,也让产业政策干预举步维艰。

  产业发展三大走势

  在光伏危机下,产业也逐渐呈现市场本地化、信贷惯性化、招标锁定化三个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均不利于产业的规范和困境的突围。

  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本地化条款伺机欲出。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地方政府对该产业也表现出极大热情,正在加大扶持力度,力助产业走出困境。国家大力启动国内市场,将极有可能引燃地方政府的本地造热情,因为光伏电站建设首先要经过地方审批,然后才向国家能源局申报。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在电站审批等方面可能会优先本地企业,甚至会对电站建设方提出产品“本地化”要求,这无疑不利于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甚至可能会催生一批新生光伏企业,加剧产业困境。

  金融信贷收紧,融资呈现惯性化。如前述,光伏企业实力相当,且普遍存在债务高企、现金流吃紧等问题,谁能获得信贷支持,谁就能在这场拉锯战中取得先机。而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对大型光伏企业普遍存在大额贷款,企业破产也会造成其坏账损失。为了不使自己的前期投资打水漂,金融机构将可能继续对其老客户进行授信支持,以支持其在整合中能够存活或胜出。如近期媒体披露的,国开行将对我国“六大六小”光伏企业进行支持,这12家企业多为其此前授信的对象。但这可能导致我国一些优势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融资,也不利于部委相关产业政策的协同。

 


作者: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