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反思商业银行在新能源战略上的得失时,一位国开行内部人士说道,当初决定要上光伏项目时,内部是有不同声音的。
国开行光伏信贷沉思录
五年前,在决定是否上马光伏时,支持者认为,国开行应该追随国家战略走向,况且新能源提供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反对者则认为,光伏行业,其实业主体主要为民营企业,与国开行一贯擅长的城市开发金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比,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尤其是政府信用,“这与开行一贯的信贷文化也多有冲突。”
“当时,行里请了一批老专家论证光伏项目的可行性时,一些老专家提出了质疑之声。”上述人士透露,依照当初的科学测算,地方政府如此大规模地上项目,“不出三年肯定会遭遇过剩危机,况且这又是一个两头在外的行业,原材料和市场都不在我们手里。”
果不其然,五年后,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剩”的负面典型。
2007-2012年,中国光伏行业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100%;待到2011年,产能过剩危机已经全面爆发。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和2012年,我国光伏产能已经达到35GW和40GW,占全球总产能的六成以上;而2011年全球产能不过27GW,2012为30-33GW。
地方政府隐形背书
近几年来,国开行已经成为国内支持新型能源最多的银行。
仅以光伏发电为例,即便在2012年产能过剩的当口,国开行也未放弃对光伏下游发电企业的支持。12月7日,国开行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截至2012年10月底,国开行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累计承诺贷款410亿元,较去年年底340亿元的水平有所增加,贷款余额300亿元。
“无论赛维、尚德还是汉能,中国光伏巨头的特点是,政经捆绑,光伏企业自身发展与地方政府产业振兴计划绑定在一起了。”某国有大行风控部负责人如是说。这也恰是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商业银行大举进入光伏领域的关键所在。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