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深陷“跑路”传闻、银行逼债、生产停滞,成立10年的上海超日太阳(5.11,0.00,0.00%)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上演着企业存亡的生死时速。
从2003到2013,起步、辉煌、落败,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然后从高峰落入低谷,10年时间,超日太阳划过了一道令人惊愕的曲线,
银行逼债
对于超日和倪开禄来说,传闻可以澄清、产品可以贱卖,银行的债务却马虎不得。光伏领域到底是不是一个诗意的栖息之地,代价却只有当事人自己明白。
从刚刚上市的时候银行都是排着队来给贷款,到现在排着队来讨债,超日在银行的“支持”下逐渐膨胀,也是在银行的压力下,一步步走向自己挖的陷阱。
早在上市之初,就有研究显示,超日太阳的业务在盈利能力方面并无优势,再加上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困难,公司的成长能力或许不容乐观,但是银行显然不这么看。
“2008年之前,事实上不只是超日,整个中国光伏产业都处在亢奋之中,那时候一句话就能够拿到钱,就这么简单。比如说我们有个电话沟通,没有面对面见过,只是电话沟通,打听一下就可以。一句话就把钱给你。”王叶明介绍:“只要你说有货,我就可以把钱打过来。”
这样的背景下,光伏、造船、LED三个今天避之不及的行业在当时却是银行眼里的香饽饽,几十亿元贷款流入了超日账户,大干快上成为发展主题。
形势转眼就变,2012年中期开始,主要贷款银行向超日抽贷,规模高达10亿元人民币,使超日的资金流动捉襟见肘,企业陷入困境。
12月31日上午,华夏银行(10.33,-0.02,-0.19%)的3名员工来到了超日,在反复交涉之后,被允许进入厂区。
“这是今天来的第三波,这几天除了记者就是银行讨债的。”超日保安介绍。而新金融记者看到,在超日门前来自河南、浙江、江苏的车辆屡见不鲜。“他们都是客户不是来讨债的,都是打听情况。”
事实上,之前银行的过分热情导致超日“步子迈大了”,投资过多,2011年仅在海外就投资多个项目,资金数以亿计,最终资金出现紧张并不让人意外。“国内的金融业还是喜欢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寥寥无几。人家那么多都花了,你还去添一个,有啥意思?雪中送炭太少了!”林峰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超日太阳应收账款为33.42亿元;短期借款17.78亿元,应付票据6.8亿元,应付账款9.9亿元,长期借款1.5亿元,应付债券10亿元,合计约46亿元,而目前公司净资产不到30亿元,资不抵债已成定局。
而目前超日太阳本身的财务危机也逐渐显露,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急剧上升,应收账款上涨,导致资金链极度紧张。据报道,28日倪开禄曾表示:“去年年初的时候,银行都排着队来给我发贷款,导致我新建了很多项目,如今突然抽贷令人措手不及,这种一放一收的政策是置企业于死地。”
超日投资本身并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在整个行业面临困境,资金为王的时期,过多的进行长线投资,必然会导致资金链的紧张,而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所采取的频繁质押行为,最终成为了超日倒下的致命力量。
风光不再
从一头扎进光伏产业这片蓝海开始,倪开禄也许从未想到过会有如此紧迫的一天。
虽然走到今天的尴尬境地,超日太阳在中国光伏领域却属于先到者。早在2003年6月,超日有限公司就已经成立,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光伏企业。
另一方面,在太阳能光伏行业,超日是一家比较低调的公司,因为产品主要出口,整个企业并不太受关注,并且随着整体环境的快速走好,超日一度取得了不错成绩。
时势造英雄,创业正赶上好时机。
在光伏产业链中,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业务是毛利率最低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超日选择此环节进行突破不能不说是精明,但同样这一领域竞争非常激烈。
“在当时这的确是个新行业,多数进入的人都是外行。”林峰坦诚,但与此同时,“不了解并不代表看不清未来,只要能赶上发展潮流,多数人都会盈利。”
最开始之时,超日并没有主动地出击而是采用了代工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品牌进行组件生产,然后再开始自己走出口之路。
8年前出现爆发式增长,于悄无声息中,光伏产业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快速增长,几年之内,造就了一个从业人口百万、产值5000亿以上的新产业。乘着这股东风,超日的日子非常好过。
作者: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责任编辑: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