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杂志2013年1月特别企划——疯狂“超日”
策划:《太阳能发电》杂志编辑部
统筹:秋石
采写:吴军杰 张广明
一趟普通的商务之旅,却演变成了耸人听闻的“携款潜逃”,舆论未免有小题大做之嫌。但倪开禄的一举一动,也确有令市场草木皆兵的理由,身为超日太阳的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股票停牌如此敏感的时候出国,引人遐想在所难免。
从表面的财务数据来看,两年间,超日太阳上市时募集的20多亿元资金及后来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几乎都已被“挥霍一空”,换来的则是表现在财务上的高达20多亿元的应收账款以及近10亿元的库存。
一个上市才两年的公司,表现如此糟糕,又岂能责怪旁人置疑。
不过,光伏业深陷运营窘境的,又何止一个超日太阳。舆论热炒“跑路门”的背后,其实掩藏着中国光伏制造企业无奈“自产自销”迷茫于前途的集体焦虑。
在超日太阳、海润光伏、综艺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中环股份等国内上市公司屡被舆论“聚焦”的身后,还有赛维、尚德、英利、天合、晶科等海外上市公司以及一大批尚未登陆资本市场的光伏制造商,这些曾经帮助中国光伏制造撑起全球第一产能大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如今几乎都游走在“不投电站等死,投电站找死”的两难边缘,正屡屡上演着关乎企业生死的“超日”疯狂。
投资电站,几乎已成为他们应对越来越恶化的下游应用市场的唯一救命稻草。后果的确该由疯狂与疯癫者自身承担,可产业轮回之悲怆,又有几人能解?
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集体“超日”,除了疯狂,其实很无奈,其实很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