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以来,已经过了近两年的时间了。按照原计划,项目需在特许权协议正式签署并生效后的30个月内完成,而事实上,大唐新能源从2011年4月12日正式收到中标通知书至今,仍未与国家能源局签署特许权协议。
据知情人透露,2011年9月16日,内蒙古发改委对该项目重新
等待“合理的电价”
扭曲的招标机制导致的低价竞争,只能寄望政策优待,“合理的电价”成了多方公关的目标。
2012年6月份,一家民营企业默不作声地在青海德令哈建起了10兆瓦塔式光热电站。这是中国第一座商业化示范电站,它由来自浙江的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打造。
随着与政府部门的深入沟通,青海省决定扶助中控太阳能,先后为其拿到科技部的863项目支持。此后,青海省又给予上百万资金补贴。
不过,要想在商业化后获利,必须得有一个“合理的电价”。相比于等待电价核准的中广核太阳能,中控太阳能在电站即将建成时才开始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电价。
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武忠未透露申报价格,“现在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先发电,并网后他们看运营效果,核算建设成本以及发电量,加上一定利润后才会核算出一个价格。相关部门说过不会让我们吃亏。”
而在韩庆浩看来,“在德令哈的阳光资源下,合理的电价在1.25元/千瓦时左右,在亚行的低息贷款支持下合理电价约为1.15元/千瓦时。”
事实上,中广核太阳能向上级集团汇报时做了最坏的打算,“按照1元/千瓦时的电价做了财务模型。虽然亚行会提供1.5亿美元的利率不足3%的低息贷款,国家政策也会对电价增值税提供三免三减半的优惠”,但韩庆浩强调,1块钱的电价是做不下来的。
而在盐城的海上风电企业同样在等待一个“合理的电价”,而当初祭出低价竞标策略的央企,也把最后的希望押在了海上风电上网价上。
对于新能源投资,中控太阳能副总经理陈武忠道出了大部分投资人的心声:“谁说了也不算,这取决于国家电价政策,电价合理了,电力企业自然会投资,相应的产品制造商也会跟进,成本随之降低,再吸引更多的电站投资,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特许权招标何去何从
然而,已经有企业等不及合理电价开始撤退。
大唐新能源公司内部人士此前向外透露,根据滨海特许权项目海域使用评审意见,原计划安装100台风机的用海面积缩小了1/3,造成单机可利用率降低,也大大影响了风电的发电量和安全运行。
记者从大唐新能源获悉,由于项目一直受阻,加上如今的建设成本已远远超出当时中标时的价格,盐城项目的员工已系悉被撤回。
面对饱受诟病的特许招标权项目,国家能源局也在调整思路。2010年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后,中标价在0.62元/千瓦时至0.74元/千瓦时之间,已经达到主管部门的心理预期。业内人士预期,如果再以招标形式确定电价,将进一步压低报价,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不过,海上风电招标第二轮何时开始招标,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对外界透露,没有时间表。这也意味着,围绕特许权招标的争议也将继续。
“企业都归咎于政府,说特许权招标就导向企业去做低价,这是胡说八道,我不可能规定最高价中标吧?但是你为什么要低于合理的成本价格去中标呢?低价和低于成本价是两回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
作者: 来源: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