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光伏补贴

2013-02-25 08:43:50 太阳能发电网
策划:《太阳能发电》杂志编辑部 统筹:秋石 随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监会近日发布新一期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的方案,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拖欠情

枯竭的现金流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缺口为13亿,2010年缺口20亿,到2011年缺口已达100多亿。目前,包括风电、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电费拖欠,多数都在一年半以上

  《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吴军杰

  如果大河源头缺水,下游又岂有不断流之理。中国光伏行业的现金流,就正面临着这样一种不妙的局面。
  业内人士透露,在日前举行的一个由某央企任业主的光伏电站项目招标中,参与投标者不仅被要求按照投标金额开具40%的银行履约保函,另外还要承担10%的质保金,其质押时间高达10年。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这已是业内目前的普遍现象。对于光伏制造企业而言,除了较为普遍的账期几乎已经被用到了极致外,以设备外加现金被动参与项目的投资,也已为业内常用。
  在多数企业利润率普遍为负的当下,10%的质保金,无异于是压垮企业现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
  光伏业内的资金流状况,可见一斑。
  天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维利日前在接受《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采访时,对这一问题表达了他的看法:“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内光伏业扭曲的现金流状况,增加再多的安装量也解决不了行业面临的困境。”他认为,国内光伏业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对光伏电力实行全额收购。
  从近期的市况来看,因资金流问题受伤的并不仅仅是光伏制造企业,投资者对下游电站的投资热情,也已出现冷却倾向。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现金流的源头
  尽管成本在近年有取得了巨大的降低,但光伏应用规模化推广面临的最大难题,无疑仍然是较高的成本。换言之,光伏高于传统能源的成本部分得有人来承担,在其真正获得平价利用之前,这都是不得不面对的最主要课题。
  可问题是,这部分成本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利用财政补贴来推动光伏应用的发展,再将这部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的电费中。
  就制度的持续性和严谨性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德国“绿电制度”的设计相对更为完善,较好地解决了光伏推广的成本难题。
  十年前的2000年,德国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颁布法律强制电网公司高价购买太阳能电力。其每千瓦时60美分的收购价格,远远高于当时每千瓦时约12美分的传统能源电力价格,且该固定电价的有效期明确为20年。随后,这一电价根据装机规模呈逐年递减态势。



作者:《太阳能发电》杂志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