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光伏业内企业家均表示,对于光伏上游制造业企业而言,投资下游电站市场,大多都属于无奈之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老总对《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说:“我是制造业出身,产品制造才是我的优势,我根本不想去投资电站。可现在产品利润本来就已经很薄甚至为负了,却还要面临客户动辄十几个月的账期,以及这样那样的苛刻的付款条件。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去投电站呢?至少,我可以把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在自己手里。”
就近期本刊记者与业内企业的交流来看,有类似想法和做法的企业,不在少数。
断臂求生
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开始抛弃制造业,以换取资金和空间来支持经营向下游光伏电站市场进军的转型。
据报道,航天机电(600151) 去年10 月起就开始甩制造业“包袱”。2012年10月19日,航天机电及全资子公司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其持有的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25.13%的股权和4.57%的股权。进入2013年,航天机电转让旗下光伏制造业资产的动作并未停止。2月20日,航天机电挂牌转让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20%股权。资料显示,内蒙古中环光伏主要从事多晶硅及下游产品硅棒( 锭) 和硅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研发。
但是,作为资金密集型投资项目,下游光伏电站市场对资金更为渴求。
据苏维利介绍,由于国内光伏电站的诸多不确定性,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认可光伏电站具有资产融资抵押的能力。因此,“在这样一种信贷模式下,多数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只能以别的资产来向国内银行抵押贷款。无奈投资电站的光伏制造企业,也只好以自身制造业资产去银行抵押为电站项目融资。”在苏维利看来,这个模式根本没法持续。
众所周知,制造业的经营特点是保持快速且持续的现金流,其现金流流动周期越短,则经营越健康。对于现金流普遍较大的光伏制造业来说,更是如此。
苏维利表示,对于已没有选择的光伏制造企业而言,不是不可以投资电站,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相对于下游电站市场对资金的庞大需求,上游制造业资产的抵押能力非常有限,控制不好就会危机上游制造端的生存。”超日太阳的例子,似乎佐证了苏维利的警告。
而据媒体近日报道,江苏阳光集团旗下控股公司海润光伏(600401),遭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暴跌,很有可能将江苏阳光集团拖入最高可达10亿元的“利润承诺”黑洞中。
苏维利认为,对于以自身资产担保融资来投资电站的光伏制造企业而言,尽快释放担保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率,是必然的选择。“释放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卖掉电站。”苏维利说。
可是,卖掉电站,又谈何容易。
诸多光伏电站投资者心目中最理想的电站买家,要么是国内“五大四小”的发电集团,要么是一些有实力也有意进入光伏发电领域的央企或地方国企。
本刊记者早前曾就此问题采访一位五大电力集团西北某区域公司的总经理,谁知问题尚未问完,对方就抢过话头回答道:“我凭什么要买你的电站?是你建电站的能力比我们还强呢?还是你投资的电站成本比我们低、性价比比我们要高?”
他进一步对本刊记者坦言,无论是抢占优势资源和拿项目“路条”,还是投资能力、电站建设能力以及建成后的并网能力,“我们哪一样比你差?或者说,你哪一样能够超过我?”
寄希望于卖掉电站获取投资收益的投资者们,或许不得不回答上述问题。而对于以自产自销模式来暂缓经营危机的上游光伏制造业企业,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吴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