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帮助创业成功
经常出差的赵磊,除了随身的行李箱外,常常还会带着一个银色的拉杆箱。拉着两个拉杆箱的赵磊,让人充满好奇。
在一个无人的角落,赵磊为笔者解开了其中的秘密。
当他打开箱子,展现在笔者眼前的,是一台制作精美的光伏逆变器“内脏”模型,除了电子元器件外,其中所有阻挡视线的支板,全部换成了透明的有机玻璃,让人可以清晰地看见几乎所有元器件。其完美的系统构造和创造性设计,足令观者震撼。
赵磊说,这套他专门为销售人员设计的既是模型也是实物产品的随身光伏逆变器系统,几乎每次向客户展示时,都收到了令客户吃惊的效果,甚至有不少客户希望购买一套作为艺术品收藏。
在苏州欧姆尼克,类似的对细节重视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过,在赵磊自己看来,真正帮助他创业成功的,还是德国式的流程化管理体系。
2011年,在光伏行业已经明显供过于求的市况下,初始投资只有仅仅500多万元人民币的欧姆尼克,不仅在创办当年就实现了数百万元的销售收入,第二年更是创下了接近7000 万元的营收,利润甚至覆盖了初始投资。
对于投资建设周期普遍较长的光伏行业,这并不多见。
赵磊认为,这次创业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佳绩,除了对市场的清醒认识外,更多应得益于在德国学到的管理知识。
回国之初,对国内光伏行业毫无了解的赵磊,与同为慕尼黑工业大学同专业毕业的夫人一起,先创办了一家光伏行业网站——“希萌光伏网”。通过这个在当时颇有影响力的行业网站,赵磊结识了一批国内光伏行业的优秀人才,这在他随后与朋友合作创办苏州艾索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州艾索创办之初,不少团队骨干都来自于这个渠道,这正是苏州艾索在成立当年就快速打开了市场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这个一心梦想将德国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移植到中国来的乐观主义者,很快就遭遇到了中国式经营理念的残酷冲击。
基于对光伏技术的理解,赵磊相信分布式发电才是光伏利用规模化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回国后的第一次创业中,尽管合作伙伴数次要求上马生产更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大功率光伏逆变器,但他却坚决地拒绝了这一建议。
为此,赵磊付出了离开亲手创办的企业的代价。由于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对发展方向的认识不同,以及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苏州艾索成立还不到一年,赵磊就无奈离开了自己回国参与创办的第一家企业。
辗转两年后,赵磊在2011年年初创办了苏州欧姆尼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他回国之后的第二次创业。
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结局之痛,赵磊懂得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度过了初创期的“混乱”后,欧姆尼克开始全面推广略微简化之后的德国式管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