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1.产业规模增速放缓。
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增长缓慢,产业逐步恢复理性发展。尽管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及组件产量仍然位居世界首位,但增长幅度明显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7.1万吨,同比下降15.5%;多晶硅进口量约8.3万吨,同比增长27.4%,进口额达到21亿美元。硅片产能超过40GW,产量达到28GW,同比增长16.7%,世界占比达到77.8%。组件产量23GW,同比增长9.5%,增幅比2011年下降90.5个百分点,全球占比达到61.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尽管出口量有所增长,但全年太阳能电池出口额127.9亿美元,同比下降43.6%。
2.技术和成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成本也保持着持续下降趋势,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核心技术环节不断获得突破,生产工艺持续优化,规模化生产稳定性也逐步提高。目前,我国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化转化效率已分别达到18.5%和17.3%。主要光伏企业的高效电池效率已达到20%以上,量产效率也超过19%;高效多晶技术风生水起,量产效率18%以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电池组件企业成本不断下降,至2012年年底,部分企业生产成本降至0.6美元/瓦以下,有的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达到近19美元/千克的国际先进水平。
3.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迅速扩大
一方面,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光伏系统安装成本逐步下降,运营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光伏组件产品出口环境恶化。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在原有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基础上,大力推动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同时将2012年年初公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光伏装机规划目标上调至20GW。业内预期如果分布式发电推广较为顺利,装机目标量有可能达35GW以上。因此,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在2011年基础上迅速扩大,201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4.5GW,同比增长66.7%,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
4.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部分企业正在酝酿实施产业转移,通过到海外建厂等方式规避贸易风险。同时,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开拓也正朝着多方位、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而不再眼光局限于欧洲市场。此外,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一些光伏企业的业务范围逐渐由以往的电池组件制造向下游系统集成甚至电站运营拓展。一方面试图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的销售;另一方面拟通过业务多元化,涉足电站投资与运营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与此同时,大型发电集团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也已开始不同程度地涉足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