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华:我国光伏产业逐步恢复理性发展

2013-05-08 10:38:32 太阳能发电网
     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增长缓慢,产业逐步恢复理性发展。尽管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及组件产量仍然位居世界首位,但增长幅度明显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7.1万吨,同比下降15.5%;多晶硅进口量约8.3万吨,同比增长27.4%,进口额达到21亿美元。硅片产能超过40
速低于光伏组件产能的增速,自2011年起已经出现的供需失衡局面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光伏产品价格仍保持下滑势头,光伏产业面临的形势仍将比较严峻。尽管2013年光伏产品价格有望回稳,但仍将维持在低位,光伏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增大,破产倒闭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常态,未来光伏企业间的整合重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组件成本的快速下降,给产品降价带来更大的预期,特别在当前市场供大于求、产品同质性较强的情况下,降低价格已经成为最直接的保市场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看,如若产能不能充分利用,产品成本将相对上升,而在市场价格快速下跌的情况下,产品不及时销售也将会造成存货减值,因此在此非常时期,保“现金流”或“止损”将成为“盈利”的有效手段,在此种情况下价格竞争将愈加激烈。但是,价格竞争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它可促使成本进一步下降,以促进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有利于早日实现平价上网;与此同时,一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使产业的发展更为健康。必须指出,价格竞争是一把双刃剑,良性的竞争会促进行业进步,但过度的、恶性的竞争将会危害到产业发展,特别是过度竞争可能会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副作用。从成本分析情况可看到,我国主要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已经很接近,在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过度竞争的景象(产品售价低于生产成本),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否则,即使是优势企业也将被拖垮,最终将危害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价格的压力下,光伏行业的准入门槛也逐步提高,这势必将阻止部分企业的进入,有助于产业整合的进行。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炒作和潜在光伏应用市场前景的吸引,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欲借产业低谷期进入该领域。但鉴于上述原因,主要光伏企业在生产成本特别是非硅成本的控制方面几乎已发挥至极致,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均锱铢必究,使得新进者不得不犹豫三分。与此同时,作为提高性价比的另一方面,各企业也在积极关注产品性能的提高,纷纷加大投入。特别是在当前产品同质化较高的情况下,高效电池正在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2012年我国主要企业的扩产均集中在高效电池方面。因此,外来的进入者在考虑进入该领域时,除了考虑成本的控制方面外,还需考虑产品的差异化问题,即能否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下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电池产品,这无疑又给新进者设置了一道门槛,加大了进入成本。

 



作者: 来源:中国电子报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