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的可能
许多人都认为,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发展,在于其成本能够实现与火电的平价竞争。实际上,这可能正在成为发展光伏等新能源的一个误区。
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专家表示,暂且不论火电等传统能源的成本计算方式是否科学、是否涵盖了对环境的破坏成本,仅就政府补贴来看,对于传统电力明着暗着的补贴,其比例并不见得低于光伏发电。所以,“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光伏发电完全可以实施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光伏发电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
徐征则认为,国家补贴绝对不应该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表示,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在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其中更为科学、合理的办法,应该是碳减排权的交易和通过收取碳税来筹集清洁能源的发展资金。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危机背景下,徐征认为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鼓励传统电站(如火电)向光伏发电购买碳排量等政策来盘活和发展光伏行业。”
对于周学斌而言,在光伏行业的六个年头就像是在坐过山车,惊险、刺激。他认为,光伏行业最主要的问题是行业的顶层设计,从生产制造到应用市场都需要在基于市场竞争的法则下做好总体规划,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景式解决问题。
对于政策的犹豫,在拥有多年海外光伏电站投资经验的苏维利看来,“这其实取决于政府想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中到底想用多少钱来买单。”苏维利说,中国光伏行业此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出口挣外汇的基础上,因此管理层和地方政府都极力支持。“但现在要自己买单了,就开始犹豫了。”
苏维利表示,如果政府不想出钱,也有办法,比如采取罗马尼亚、美国新泽西州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实行绿色证书制度和碳交易制度,“谁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高,折算成每吨二氧化碳多少钱,这个钱专款专用。比如我是做太阳能电站的,我的电站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我就可以从政府拿到相应的减排的钱。还可以允许企业之间直接交易,也就是实行绿色证书的市场化交易。这种市场化的方式,可以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快速降低碳交易的成本,并促进各方成本的降低,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在上述能源专家看来,许多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的行业,实际上都不能称之为完全的商业化发展,而是在政策和财政补贴下的部分市场化运行,包括能源、铁路等行业在内,莫不如此。“实际上,这依然是一个认识问题,是一个孰轻孰重的问题。”他表示,从未来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长远角度来说,发展清洁能源是必然的方向,光伏发电存在的问题,应该在发展中去促进技术的进步逐渐解决,而不是要等到技术成熟之后再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