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清盘光伏业金太阳项目 百亿补贴金去向成谜

2013-05-21 09:52:44 太阳能发电网
     清盘“金太阳”   一轮“金太阳”,升起于中国光伏市场的涨潮期,陨落于全球光伏产业的退潮期。近4年来,这项以财政资金力推产业发展的特别举措耗资百亿,饱受争议,起落之间,划出了一道充满争议的政策轨迹。   2009年,这项工程曾被寄予厚望。此前,中国光伏市场“三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
商坦言,部分业主拿到补贴后选择等待,是在等组件价格下降,“用今年的高额补贴买明年的便宜组件。原来的补贴款占到工程总造价一半,组件价格下来一半后,光财政补贴款就足够支付总造价了”。

  申银万国[微博]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光伏发电系统造价已由2010年的30元/瓦,降至目前的8元/瓦至10元/瓦。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能抓好这个时间差,金太阳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可能高达30%,而正常情况下内部收益率仅为8%至10%。

  还有少量业主拿到补贴之后,不积极开工,只为吃利息。10兆瓦的金太阳项目,首期可获得补贴款超过3500万元,利息相当可观。“大不了政府发现了,再把补贴收回去,就当它是财政部的无息贷款。”

  评审-组件商-EPC-业主,形成了金太阳项目的一个闭合循环。制度的设计漏洞,使得循环里的各个利益主体都可分享到财政补贴资金。

  “金太阳工程是典型的制度设计缺憾工程,事前补贴,无论财政部怎样的实施路径和制度防范,都会有沙漏的存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财政部在这个工程中,既是出纳又是会计,出现了体制性的错位。

  釜底抽薪

  此次下发的117号文,抽走了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根基,让链条上每一位利益相关者陷入焦虑

  从2009年启动的那一刻开始,金太阳工程就陷入“钻漏洞”与“打补丁”的博弈之中。

  2009年第一期示范工程,包括329个项目,设计装机总规模642兆瓦。按规定,这些项目按工程投资(约29元/瓦)的50%给予国家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则按投资的70%给予补助。

  “金太阳进入的门槛较低。只要能挤进名单,中央财政在投资的时候就补贴,也不需要地方配套。”相关部委一位部门负责人,用“汹涌”一词形容当时的企业申报潮。

  第一年暴露的问题,是一些企业获得财政补助资金后,用劣质材料来进行建设。2010年,财政部宣布取消39个“围而不建、以次充好”的项目,总计装机54兆瓦,这其中包括无锡尚德、阿特斯、BP等国内外知名光伏企业担任业主的工程。

  2010年,三部委与住建部联合下文,将关键设备招标方式由项目业主自行招标,改为国家集中招标。国家财政资金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但是,2010年项目的补贴标准,仍按照2009年的市场行情确定。企业中标后,国内光伏设备价格上演“高台跳水”。于是,大量的金太阳工程开始延后开工时间,坐等组件价格继续下降,以便获取额外的利润。

  业内人士很快发现,集中采购设备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中标的大企业也有库存和瑕疵品。这轮金太阳工程,基本把设备商们的库存都清理了。”一位设备供应商介绍说,“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采购时都要求质量最好的组件,而金太阳工程的屋顶电站,往往向我们采购最差的组件。”

  到了2011年6月,三部委又将政府集中招标,改为由业主单位自主采购。

  一位设备商则告诉《财经》记者,金太阳业主还普遍


作者: 来源:《财经》杂志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