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双反”策略 业界各持己见
当然,业界的推测也只是中欧“双反”谈判结果的一种可能。在近日的报道中,就有媒体称,作为“双反”的“始作俑者”,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访华(主持中欧经贸混委会)时的态度,已与此前有所变化。据悉,德古赫特说:“欧盟希望也愿意尽快地、温和地解决这个问题。”
彼时,人们曾寄望于由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共同主持的中欧经贸混委会,能够尽快为涉及204亿美元的“中欧光伏争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但不论如何,时至今日,留给中欧双方用于对话的时间已所剩无几。
“也许我方还会赴布鲁塞尔与欧盟进行一轮谈判,但根据规定,欧盟最后需要将与中方的对话结果,依次向28个成员国通报(包括自7月1日起正式加入欧盟的克罗地亚),而这还需要不少的时间。”因此,上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预言,“距离我们知道谈判结果的时间已越来越近”。
目前业界最为悲观的看法是,我国针对欧洲葡萄酒、多晶硅的“双反”措施根本没能触动欧盟核心利益。此外,业界担心我国已错失了对欧洲葡萄酒的“双反”立案以及发布对欧洲多晶硅“双反”初裁结果的最佳时机,以至于会丧失谈判桌上的主动权。
不过,一位旅居法国的葡萄酒从业人士也曾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在法国,葡农虽然颇受社会尊敬,但经济方面却一直不太宽裕。因此,中国的"双反"制裁,将会使这些本不宽裕的葡农在经济上更加拮据。而这显然会激发法国人民同情弱势的情绪,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