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阿特斯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却亮点很多,不仅毛利率上升,亏损也大幅收敛。财报显示,阿特斯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2.64亿美元,同比下降19.1%。但其毛利率从去年第四季的5%提升至9.7%,在中国一线大厂中毛利率最高,净亏损也大幅收敛至390万美元,为中国一线大厂中亏损最少的厂商。
这和阿特斯领先的区域多元化策略不无关系。阿特斯在第一季欧洲的营业收入只占整体营收的24.7%,同比大幅下降42.6%,因为惩罚性关税等因素,目前公司将持续减少对欧洲的接单量,预计欧洲营收的比例仍会继续下降。
如今,阿特斯的亚洲市场营收比重在第一季已超越整体营收的一半,高达57.4%,尤其本季度模组对日本的出货量占整体出货量的24.5%,较去年提升了75.9%。
阿特斯成功由单纯的组件供给者,转型为着重于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数据显示,2012年其第四季整体解决方案占营收比重为12.8%,今年第一季提升至19.2%。阿特斯预期,光是加拿大即将开始商业化运转的三座电站,每座将可获得6000万美元的收入,显示阿特斯正继续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目标是让公司营收的50%来自于相关业务。
崛起的新星:中利科技
虽然2012年被光伏企业称为“黑色年”,但仍然有少数几家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双增长。
2011年才正式进军光伏市场的中利科技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
4月26日,中利科技公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其特种电缆和光伏业务两大业务板块,共实现营业收入63.26亿元,同比增长31.82%,这主要得益于光伏组件销售、光伏电站业务的有效开展和光伏电站的成功转让;实现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13.61%。
在光伏业务板块,中利科技坚持以光伏电站开发建设为主、光伏组件销售为辅的经营策略。对于纯组件销售,中利科技只对盈利空间相对较好的订单才予以承接,大力拓展光伏电站建设,形成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转让的盈利模式。2012年,中利科技的国内电站集中在甘肃、青海、江苏等省,海外电站主要集中在德国和意大利等国。中利科技表示,2013年国内电站开发重点仍将是新疆、青海、甘肃等光照资源丰富的区域,海外电站则重点拓展日本、美国、中美洲地区。
对于中利科技的盈利模式,民生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一方面中利科技的电站销售合同充足,与招商新能源、中广核已累计签署1.5GW电站合作框架协议。另一方面项目储备雄厚,在青海、甘肃等省及海外都锁定了大量项目资源。“我们对于中利科技能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以及后续电站滚雪球式开发带来的业绩快速增长很看好。”王海生信心满满地说,国内电站开发市场的春天在今明两年即将到来,国内光伏电站净资产收益率已经从不足10%上升至13%以上。
随着国家政策的的强力推动,并网、补贴机制逐步完善,国内电站开发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中利科技作为成功引领市场商业模式的绝对龙头,将最为受益。
在公布年报的同一天,中利科技还公布了2013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实现净利润为亏损6212万元,同比减少242.6%。一季度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在民生证券分析师黄彤看来却并不代表什么,因为按照光伏电站的结算模式,第四季度才是结算季,前三个季度都属于前期投入。这样的亏损数据,只能算是临时性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