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即将迎来配额争夺战

2013-07-29 12:09:03 太阳能发电网
持续一年的中欧光伏案终于峰回路转。7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机电商会”)宣布其代表中国光伏产业与欧委会贸易救济调查机关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已达成价格承诺。在国内各方均表示“欢迎”的同时,业界也有声音称,出口数量的限制或将加剧企业间的竞争,由此将引发

 

  但很显然,出口量将遭到“限制”,有业界观点预测,收缩的出口市场势必将催生更加激烈的企业间竞争,而在这场“配额争夺”战中,大企业对欧盟的出货量下滑有限,而小企业将要吃很大的亏,它们的份额可能会被挤占。

  王晓坤分析说,和大企业相比,小的光伏企业由于没有规模优势,生产成本高,“加之它们的生产设备落后,产品不容易被客户信赖,争夺战中势必处于弱势。所以,很多小企业很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她同时强调称,“这并不是件坏事,整个行业将借此进入整合加速期,以最终实现规模化、高附加值的发展目标,而这也正是国家引导的行业方向”。

  其实,从国家层面上讲,对于光伏行业的整合早已下定了决心。虽然本月中旬,“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2015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从21GW提高到35GW以上,但该意见同时还强调,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产品质量差、技术落后的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就此,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预测,未来的市场格局会是,上游多晶硅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形成5-6个多晶硅集团,中小企业被淘汰;中游形成4-5个电池组件集团;而下游将有数量相对较多的光伏电站建设、设计和运营企业。

  事实上,国内的光伏企业面对收缩的欧洲光伏市场,早已采取了应对措施。据王志新介绍,英利正在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而这一点从近来的几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去年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占到英利产能的62%,今年一季度下降至53%,预计二季度下降到30%-35%,全年平均将下降到40%。

  与此同时,英利正在向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发力。据了解,为了规避高额“双反”税,该公司已经谋划在东南亚等地区建设新厂,而且现在已经选好了厂址。另外,未来,马来西亚、南非以及中南美洲国家都将成为英利出口的重点地区。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企业而言,35GW的国内市场规模更有诱惑力。为了赢得市场,英利提出了向下游电站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该公司董事长苗连生表示,2013-2017年,大力推进电站建设,重点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河北、河南等地开发地面电站,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也有同样想法,该公司目前也在积极投资开拓光伏下游市场,并立足制造本业,计划将公司转型为全方位的电力解决方案供应的能源型企业。



作者:马骏昊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