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在经历市场和盈利模式的变化之时,必将在格局上进行一次大变革。而光伏行业的新老交替,正在进行。
8月5日,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公布了《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公告》,公告显示,合肥赛维将以3.3亿元的身价寻找买家,这比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化服务公司从赛维LDK手中接手合肥赛维的1.2亿元价格高出超过一倍。
一位龙头企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没有人会对这部分资产感兴趣,除非政府在背后给予另外的鼓励政策,如给予电站开发权、税收优惠和帮助解决贷款。
而贷款,正在成为一部分光伏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曾向无锡尚德放债的多家中资银行,面临着巨额贷款亏损。
“对以制造为基础的这批光伏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不是来源于双反或者技术更新,最大的威胁几乎已经没有钱来买原料了。”上述龙头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银行态度未变
光伏行业的上一批贵族,即那批最早在中国开创也光伏行业的元老们。
旧贵族的特点是创始人拥有海归经历、民营企业、赴海外上市。其中的代表者有尚德电力、赛维LDK、阿特斯、英利新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
旧贵族从创业伊始,就被带上了神圣的高科技光环,受到众多地方政府的扶持。在新能源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时代里,这批企业依靠开拓海外应用市场,铸就了一个个造富神话。而他们的成功,与众多地方政府和国内银行给予的大力扶持紧密相关。
而随着产业发展到产能过剩和欧洲市场近年的萎缩,这批企业在这一拨的大浪淘沙中,也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述旧贵族一直笼罩在亏损的阴影之下。一位业内分析师预计,到今年三季度,以中游制造为主的这批海外上市光伏企业中,仅有几家可能可以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