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欧盟对华光伏双限内情

2013-08-09 10:55:27 太阳能发电网
看似“放一马”实为长久掌控“命门” 欧盟对我国提出要求,2015年再谈判时,若向中国开放更大的市场(7吉瓦/年以上),则仅限于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新一代光伏电池 7月中旬以来,曾经备受折磨的中国光伏迎来

 

  曾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中欧约定,一旦发现某家中国企业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双限’,则将立刻对其征收47.6%反倾销关税。此外,在欧盟与我方的价格承诺协议文本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发现并制止中国企业可能采取的‘曲线救国’措施。例如,协议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转移(成立海外公司,再出口至欧洲),瞒报光伏产品实际功率、买一赠一(变相降低售价)等应对‘招数’,均设置了严苛的制约条件”。

  而在“上限”方面,未来我国光伏年出口总量则必须控制在7吉瓦以下。

  对此,熟悉欧盟光伏发展战略,曾任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研究室主任,现为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的陈颉博士向记者分析道,“在没有更大力度政策驱动的前提下,根据EPIA(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年鉴,2013年欧洲预计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3.8吉瓦/年-14.2吉瓦/年,2014年的这一数字预计会达到15吉瓦。这意味着在欧盟留给中国光伏的市场份额之外,还有7吉瓦-8吉瓦的空间”。

  那么,这7吉瓦-8吉瓦的市场份额又会留给谁呢?“毫无疑问,除了中国,能够提供与之匹配产能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洲自身。”陈颉介绍,“与我国光伏业95%以上为晶硅厂商的格局不同,在欧美日,薄膜太阳能技术几乎占据了整个行业的70%”。

  归根结底,在陈颉看来,“欧盟为中国设置‘双限’的根本初衷,就是要创造环境,支持光伏新技术,逐步淘汰老技术”。其理由亦十分简单,“限制了中国晶硅产品的价格,就为欧美日的薄膜产品趟平了道路,未来,在欧洲售价约为0.63欧元/瓦-0.67欧元/瓦薄膜光伏产品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薄膜取胜不仅在于价格,而主要在于其弱光性好及由此导致的年发电总量优势上,此外,薄膜在与建筑一体化方面也具有优势)”。

  这一切加之上文提及的“未来若向中国开放更大的市场(7吉瓦/年以上),仅限于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光伏产品”的条款,可以预见,即便2015年后中欧“再谈判”,也无法令中国晶硅光伏在欧洲更进一步,相反,受到价格等因素的制约,“7吉瓦/年的份额”能否长治久安,都还是一件说不准的事。

  中国光伏要居安思危

  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再来看看今天中国光伏的现状和心态:首先,欧盟“知心大哥”的确留下了一条“活路”。其次,“国六条”等利好新政的陆续出台,更为行业启动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工商业分布式发电内需市场。此外,对光伏愈发“友好”的金融环境、产业合作环境,正在鞭策“电站证券化”的大踏步前进……一个“内外兼修”,几近完美的“供需关系”似已逐步确立,而在新一轮繁荣指日可待的预期作用下,或许又将有一批光伏企业可以暂时地“高枕无忧”了。



作者:于南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